银娣$张爱玲为何被读者念念不忘?既有实力原因也有运气成分( 二 )




银娣$张爱玲为何被读者念念不忘?既有实力原因也有运气成分
文章插图

导演们似乎从改编张爱玲的小说中尝到了甜头,紧接着,张爱玲创作于60年代的中篇《怨女》,被导演但汉章改编成电影,于1988年播出。这部作品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以女主人公柴银娣作为中心人物展开叙事,刻画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几千年封建思想之间的博弈,以及在这两种新旧思想碰撞下,女主人公柴银娣梦想着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却无力改变现实,只能随波逐流。这部电影让女性观众看得热泪盈眶,在女性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她们似乎从柴银娣身上看到了不幸生活的根源。在张爱玲去世的前一年,即1994年,她的3万余字的中篇代表作《红玫瑰与白玫瑰》,被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精心打造成电影,并由嘉禾出品。这部中篇流传很广,是一部描写三角恋情的故事,揭示了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背景下,女性面对中西方文化碰撞时,是固守自己原有的爱情和婚姻,还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与婚姻?不论女性怎么做,都会带来心理的不安和挣扎。


银娣$张爱玲为何被读者念念不忘?既有实力原因也有运气成分
文章插图

实际上,此小说带有张爱玲鲜明的自传性。此时的张爱玲,以飞蛾扑火的姿态,爱上了有妇之夫胡兰成(1906年——1981年),在她的强烈攻势下,胡兰成不久离了婚,随即与她成婚。但令张爱玲没有想到的是,胡兰成很快移情别恋,给她的感情世界留下了一地鸡毛。因为这是她的初恋,刻骨铭心是必然的,她失恋不久,奋笔疾书,创作了这部小说,算是一吐为快,进行自我安慰。这部小说由于集合了许多热点元素,以电影的形式播出后,十分火爆,一下子把“张爱玲热”推向了高潮,给张爱玲在弥留之际,带来了极大安慰。三年后的1997年,张爱玲最重要的长篇处女作《半生缘》,在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和东方电影的共同努力下,以125分钟的超长电影跟广大观众见面。该影片演员整容十分豪华,邀请到了黎明,吴倩莲,梅艳芳,葛优,王志文等一线大腕压阵,成为那个年代经典影片之一。这是张爱玲1951年杀青的长篇小说,在60年代做了适当修改。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几对年轻人因为缘分走到一起,却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分道扬镳,留下了铭心刻骨的爱恨情仇。同时,该小说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大事件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生发出几分现实格调,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银娣$张爱玲为何被读者念念不忘?既有实力原因也有运气成分
文章插图

《半生缘》由于内容丰富饱满,自上世纪60年代末出版后,很快引起文化界的关注,在许鞍华版电影之前,已经被改编成好几个版本的话剧,经常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话剧院轮番上演,在那时,这部作品演出时场场爆满,大城市的人,谁若没有看过这部话剧,就会被认为没有小资情调。之后,多个版本的《半生缘》影视相继问世,让这个故事一直活跃在观众眼前,在观者心里荡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如果说《半生缘》是把张爱玲推上影视剧作红人的顶梁柱,那么,2007年由著名导演李安执导,改编自张爱玲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长篇言情小说《色戒》,则让张爱玲影视剧红人的身份上升到了顶点。小说故事足够复杂曲折,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末期,一帮热血青年在爱国情怀的激励下,准备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密谋消灭掉敌人的首领。一个热血女青年甚至不惜以美人计、连环计、反间计、苦肉计等多种计谋,层层去靠近敌人,偷偷实施自己的计划。然而,女青年因为社会阅历尚浅,陷入敌人的情网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所有行动和努力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