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冯至先生由文学而哲学 , 再回到文学 。 郑敏从哲学到文学 。 这是她走近冯至先生的思想根源 。 学哲学的人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 。 郑敏庆幸自己上了哲学系 , 读诗时能关注到文学背后的东西 。 因此 , 她写诗很自然地走上了冯至的路子:诗中有哲理 。
除了文化背景外 , 影响研究很适合郑敏 。 那时 , 冯至正在写十四行诗 。 她和先生一样 , 取平凡的事物 , 赋予思想 , 表达出哲理意味 。 冯至的诗吟哦大树、野草、飞蛾、虫子、小狗、老牛、小路、街道、河流、青山、农妇 , 我们很容易发现郑敏诗里的云彩、黎明、静夜、池塘、树林、岛、树、鸟等常见事物 , 也可以看到孩童、学生、盲者、小漆匠、清道夫、人力车夫等普通人 , 当然也有生命、爱、死这类哲学家喜欢探索的题材 。 而诗风的平静、舒缓 , 拒绝矛盾冲突与大起大落也是不言而喻的 。 享誉诗坛的《金黄的稻束》是最典型的代表 。 我编《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选》时毫不犹豫地收入了这首诗 。 当然她和老师又有许多不同 。
其实 , 那时的郑敏是个宁静的女孩 , 不喜热闹 , 怯于交际 , 用她的话说是“独往独来” 。 西南联大活跃的社团她概不加入 , 集体演讲会她多不参加 , 除了身边的人她认识得不多 , 连穆旦、赵瑞蕻、林抡元、杜运燮、巫宁坤、陈蕴珍、汪曾祺等她都不认识 , “九叶诗人”开会前她只在50年代见过袁可嘉 。 她的诗歌开篇写道“我不愿举手敲门/我怕那声音太不温和” , 即是她性格的表现 。 钱理群老师捕捉住这个特点说“她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静默’” , 可谓知人之语 。 她在西南联大时期的诗歌是一片无云的蓝天、无言的雕塑 。 大家很爱说“联大三星” , 其实他们很不相同 。 她没有穆旦的矛盾冲突 , 也没有杜运燮的轻松大气 , 而他俩也不像她那样宁静悠远 。
六
西南联大不仅养成了郑敏的哲学思维 , 还造就了她的诗人品格 , 奠定了她一生事业的基础 , 包括她后期能够转变前期的诗风 。 西南联大时期还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 物质缺乏而精神富裕 , 有理想、有追求 , 自由思考、勇敢探索 , 竟成诗林翘楚 。 因此 , 西南联大是她一生的依恋 。 谈起西南联大 , 她总是抑制不住地流露出怀念之情 。 有意味的是 , 暮年谁跟她谈西南联大 , 她便把谁作为校友交谈 。
如今 , 她的离去 , 是20世纪40年代即获得诗名并产生影响 , 90年代进入文学史的西南联大最后一位著名诗人的离去 , 痛哉!
2022年1月19日写于成都
本版标题选自郑敏诗作《金黄的稻束》
供图/章燕、赵蘅、李光荣
- 诗歌$收获日的满月 在高耸的树巅上
- 书香|寒假城市书房品书香
- 上联!和尚的上联 昨日偷桃钻狗洞, 不知是谁 郭沫若的下联亮瞎了
- 灶神|明日小年,无论多忙,记得“吃3样做3事”,遵循老传统,祈福纳祥
- 日语|华中科大招聘日语教师,薪资待遇公布,网友:工资有点低
- 东边日出西边雨@刘禹锡被贬10年后作首诗,句句忧愁成经典,被王安石刘伯温借用
- 北京曲剧#?天桥小年庙会今日开启,70年北京曲剧上演多部大戏
- 节日|嘉定区“我们的节日·春节”丨带你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 唐奇芳|(今日头条)赞为民好榜样“高山旗手”伍巍巍
- 日本人@30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看完日本人的设计,哎,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