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采访人员 王凡 姜斯佳 / 文 牛华新 / 摄)在诸多带有 " 南京基因 " 的名著中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将南京士人与市民的品格书写得淋漓尽致 , 写出了南京人 " 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 " 的日常美学 , 堪称明清南京社会生活的浮世绘 。
本文图片
△作家育邦
鲁迅在评议《儒林外史》时曾感叹 " 伟大也要有人懂 " ,近日南京作家育邦用五万字的传记《吴敬梓》写下了自己的 " 懂得 " 。
《儒林外史》究竟 " 伟大 " 在何处?在育邦看来 , 吴敬梓在成为伟大作家之前 , 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 。 吴敬梓热爱日常的生活 , 在他眼里 , 芸芸众生 , 无不平等 , 天下苍生 , 皆有形状 , 他为了爱和怜悯而写作 。 他形容吴敬梓是一颗顽石 , 在时代洪流中 , 表面上可能被冲刷得更光滑 , 但内心却更加坚硬 , 更散发出本真自性的生命色彩 。
对此 , 同为诗人、小说家的育邦心向往之 。
1
写作《吴敬梓》 , 是应中华书局之邀 , 这是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 系列中的一本 。
【育邦|育邦:日常有一种伟大的力量】面向大众用五万字的体量浓缩吴敬梓的一生 , 难度不小 。 " 我与《儒林外史》和吴敬梓之间似乎有生命中某种或明或暗的联系 。 " 这引领着育邦的创作 。
和许多人一样 , 育邦初读《儒林外史》也是年少时 , 并没有看得很懂 。 等他到了南京学习、工作 , 足迹到了书中写到的夫子庙、雨花台、清凉山、玄武湖 , 他便想起《儒林外史》中那些生活在南京的人 , 发生在南京的事 , 再捧起书重读 , 顿觉格外亲切 。
机缘巧合 , 近年育邦在安徽和县置业 , 那里距离吴敬梓的老家全椒只有 20 公里 , 若有诗人朋友来访 , 他带朋友们到达的第一站必定是吴敬梓故居 。
故居门口那条襄河被育邦写到诗中—— " 我们微笑 , 在雪夜登船 。 / 从襄河 , 到秦淮河 。 " 也被他写进了书中 , 那是吴敬梓从小生活的地方 。 33 岁那年 , 吴敬梓也是从襄河坐船移家到了南京 , 从此成了 " 秦淮寓客 " 。
" 我也是从外乡到南京来 。 是一个读者 , 同时也是一个作者 , 我是以作者的心理进入吴敬梓的精神世界 。 " 育邦说 。
育邦很快找到了走进吴敬梓的路径 。 在他看来 , 《儒林外史》是一部散点透视式的小说 , 不停推进情节的是人物群像 , 书中涉及的人物有上百个 。 他着重考察《儒林外史》里的那些人物故事和吴敬梓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 吴敬梓是怎样将听到的故事艺术加工成《儒林外史》中的某个情节、某个细节、某种形象?譬如范进中举 , 范进的原型是江苏高邮的一个范老爷 , 中举后发疯了 , 育邦在《吴敬梓》中 , 将这一情节设计为早年吴敬梓陪同父亲前往赣榆任职 , 途经扬州时听到的 , 他认为这样的处理合乎情理 。
还有《儒林外史》中的周进中举 , 这个故事在育邦笔下 , 被安排为吴敬梓好友吴培源的讲述 。 再比如 , 《儒林外史》里记述了一段杜少卿领着妻子游清凉山 , 那其实就是吴敬梓的真实经历 。
原来 , 吴敬梓从生活中汲取了这么多有趣的、他认为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与精神风貌的素材写进了《儒林外史》 , 而育邦又巧妙化用《儒林外史》中的诸多典故 , 穿插到吴敬梓人生的各个阶段中 。
" 我用这样的方式 , 使得吴敬梓写《儒林外史》是有生活依据的 , 而不是凭空想象的 。 " 育邦所做的事情 , 是尽可能通过更多的细节建构起吴敬梓的生命历程 。
- 色调!刘首作山水画欣赏 红山红日红土地 为祖国山河描红画彩
- 西游记#同样是如来佛祖,中国最经典,日本变女性,泰国版更是让人恋爱了
- 非法|虎虎生威 迎虎年
- 宋马麟&每日国画 | 宋 马麟:层叠冰绡图轴赏析
- 马衔扣$摩登日记|精致小巧的手机包里,装着你的时髦态度
- 联合国|正式发行!定价101元
- 文化|牡丹江书画家迎新春笔会暨《雪城画刊》首发式昨日举行
- 主题|虎年话虎
- 古言$强推古言《妾本惊华》大婚之日,没等来新郎,却等来了一纸休书
- 梅花@宋代一个尼姑春日里的一首诗,留下千古名句“春在枝头已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