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除夕守岁的是爆竹和烟花 。 民俗认为 , 鞭炮的响声可以驱除鬼邪 。 同时 , 喜爱热闹也是中国人的天性 , 因此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 , 人们会尽情燃放烟花爆竹 。 为了迎接新年 , 人们还会换上洁净的新衣 。 在民俗社会中 , 新衣不仅是庆祝年节的漂亮装扮 , 同时也具有神性意义 。 穿新衣是为了祈福除灾 。 穿新衣、戴新帽象征着人们进入了新的生命旅程 。 身体的新打扮与门户的新装饰一样 , 都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新年的时间更新意识 。
正月初一 , 新春到来 。 初一到初三是人们开始拜年贺年的时间 。 中国人春节拜年大多遵循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的原则 。 初一在家拜祖先、家尊、宗族至亲;初二出门拜姻亲、初三拜邻里 。
萧放特别提到 , 正月初七也是民俗中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 叫作“人日” , 是人繁衍的节日 。 “人日”这天要吃七菜粥 , 这一习俗现在在南方地区仍在流传 。 现在广东的七菜粥里包括:芹菜、芫荽、韭菜、葱、蒜五种菜 , 另外两种灵活配置 。 芹菜代表勤快 , 大蒜代表会算钱 , 葱代表聪明 , 韭菜代表天长地久 , 芫荽代表缘分 , 这七种菜放入粥里吃下去 , 代表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
压轴大戏“闹元宵”
如果说大年是一台全民参与的民俗大戏 , 元宵节就是这部大戏的压轴节目 。 元宵节这天人们除了吃元宵、观灯之外 , 还流行“走桥”和“摸门钉” , 据说这一天走桥是“走百病” , 可以保证一年身体健康 , 无腰腿疼痛之患 。 路过城门、庙门前时 , 那些已婚但尚未怀孕的妇女还要悄悄地摸摸大门上的门钉 , 这一习俗被称为“摸钉” 。 “钉”与“丁”同音 , 预示着家丁兴旺 , 因此古人认为 , “摸钉”可以帮助实现生男孩的愿望 。
萧放说 , 在过去 , “男妇嬉游”是元宵节特有的人文景观 。 人们在这个时候打破了日常秩序的约束 , 纷纷走上街头 , 看戏、逛灯、猜灯谜、闹夜 。 平日深藏闺中的女子 , 此时也有了难得的游玩机会 。
出门看灯、看人是元宵节的主题 , 因此很多爱情故事也发生在元宵 。 “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这些描绘情爱的诗句 , 讲述的都是元宵节发生的浪漫故事 。
隋唐时代还有戴“傩面”闹元宵的习俗 , 人们戴着面具 , 在街上赏灯 , 游玩 。 电视剧《大明宫词》里描写的太平公主初见薛绍 , 揭下了他的昆仑奴面具 , 就发生在元宵节 。 在萧放看来 , 男男女女戴着面具在街上游玩 , 这其中蕴含着很多故事发生的可能 。
今天的元宵节已经没有了戴面具游街的传统 , 很多繁复的节俗都已不复存在 , 而是简化为“吃元宵”的习俗 。 萧放认为 , 元宵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其社会娱乐形式有着充分可利用的文化价值 , “如果利用元宵这一文化资源 , 有意识地为城市居民拓展社交娱乐空间 , 让传统的‘闹元宵’变成城市社区的‘狂欢节’ , 可能对于活跃民族精神 , 稳固社会秩序有着特定的社会意义 。 ”
在萧放看来 , 春节作为文化民族遗产 , 不仅需要呵护和珍视 , 更需要经营 。 他说 , 春节的变化正在发生 , 节俗的传承是当务之急 。 对一些传统民俗项目不应简单地禁止 。 事实上 , 正是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圆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年节礼物等年俗营造了春节的气氛 , 让年更有“年味儿” 。 他认为 , 作为年轻人 , 在面对传统的时候 , 应该多一份敬畏 , 用身心去贴近传统 , 去感受和体味春节民俗中的温馨 。
- 碇步!当“国保碇步”遇上“国遗碇步龙”,营造热闹红火、文明祥和的传统节庆氛围!
- 传统文化!东营区文汇街道胜华社区“泼墨传承文化 笔尖书写祝福”
- 梁宝寺镇!嘉祥县梁宝寺镇举办“传承传统文化 人人爱剪纸”活动
- 春节$你负责拍,我们帮你晒丨“寻找菇乡年味”有奖征集活动开始啦!
- 音乐!【网络中国节 · 春节】“文化进万家·在武过个文艺年”武义音乐作品云展播 |《壶山耸秀》
- 对联&灵隐寺一幅对联,点醒多少无数人,绝了
- 王力$中国现代语言学大师耗尽半生的扛鼎之作,打开传统文化大门这才是中国人的必读书
- 青岛&青岛即墨:虎年饰品丰盈迎虎年
- 关东糖$夜读 | 小年:春节的序曲
- 崔来州|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