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知名教授发声:不知道在侮辱谁智商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势造人才,人才出乱世,翻阅古卷的素手,记录着以笔为矛的才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词歌赋,千古流韵,雅颂经典,代代流传。
如颗颗璀璨的明珠,圆润而不失光华,胸中历历着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五千年的诗词沉淀着诗人的才,学,识,五千年的笔墨镌刻着历史时事的轨迹。
思想凝缩在这短小精悍的诗韵中,感情升华于这如痴如醉的言语里。不知后世的读者会以怎样的心态去理解重塑,诗人作下诗歌,是为了排遣自身无处安放的情感,那种为当时所不容,所不允许的思想。
文章插图
诚待后世之人鉴阅,而非肆意解读,天马行空,脱离实际,主观臆想,过分解读,尊重作者,尊重历史,尊重那个时代,是每个后世阅读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件事,这对于理解诗人的作品也尤为重要。
误解《石壕吏》,引发争议
杜甫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其诗风沉郁顿挫,折射出乱世现实,在安史之乱时期尤为明显,杜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少年时期便不俗,雄心壮志,只待鸿鹄高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少年杜甫心中怀着一腔热血,恰如蓬勃向阳的花,烈阳下生长,不屈不饶,滚烫的馨香淹没胸膛。
文章插图
可惜好景不长,杜甫家境没落,自身才华在那个权贵当朝的时代很难被重用,长期抑郁不得志,官场上节节败退,连连贬谪,很快安史之乱爆发,唐军不堪一击,国家危在旦夕。
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途中夜市宿石壕村时,发现这里征兵之残苦较之新安所见更甚,不是白天来抓兵,而是夜间来捕捉。
他亲眼目睹一老翁翻墙外逃,老妇苦苦哀求并哭述全家的不幸:“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唯有乳下孙。”老妇的凄惨遭遇深深刺痛了杜甫的爱民之心。
文章插图
也曾为地方父母官,更是自小便接受儒家君子教育,他没办法看着百姓处于如此水深火热的痛苦中,痛恨战争的同时又恨自己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同情百姓。深夜之中,他便含泪写下了《石壕吏》,表达自己对于穷苦百姓的同情。
而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康震在对中学校长的讲座中认为这篇文章是诗人杜甫为了赞美战争年代,国家有难,百姓依然会挺身而出的美好高尚精神。
此言一出,很快引发争议,更是引发知名教授丁启阵痛批:“不知道在侮辱谁的智商!”
文章插图
解读,考虑时代本色
此种言论在之前也不是没有过,郭沫若曾发表过类似语句,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文学解读虽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也不是任凭你脱离时代背景而随意拈来。
康震认为杜甫在朝为官,代表的是当朝士大夫的意见,自然不会说出对自己所忠诚的唐王朝不利的话,他认为文章中老妇人在国家危难时刻,仍然会挺身而出,这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担当情怀。
可文中出逃的老翁呢?难道要算他不爱国?杜甫自幼学习儒家思想,颇有前人先辈君子遗风,礼义廉耻深谙在心中,仁者爱人,他心怀天下,深深明白“君舟民水”的道理。
- 条例$2022北京中轴线特展举办讲座,为市民解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 王兴德@开端:李诗情进入循环、肖鹤云身体越来越差,用理智和情感去解读
- 扈三娘&名著解读之30,一丈青扈三娘,绝不是无情无义之辈
- 林黛玉&解读红楼:刘姥姥的真实面目,让人细思极恐
- 六耳猕猴!《西游记》深度解读:真假美猴王——孙悟空精心谋划的一盘大棋
- 犹太!作协专家解读《山海经》后,得出了此结论犹太人出自我国大西北
- 东西方!东西方艺术审美观念的文化解读——以莫奈、黄宾虹为例
- 墓葬|【靖边史话】(第四期)从汉唐墓葬解读靖边历史
- 礼乐文明|解读丨“通情达礼”的当代启示
- 丫鬟@解读《红楼梦》之宝蟾:这个名字有何寓意?真的是人如其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