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浊世如耿耿长夜不明,有人“终日驱车走,不见所问津”(《饮酒》二十首),自甘堕落,有人“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十一),心如死灰麻木不仁,陶渊明又该寻求什么样的道路呢,要像别人劝他的那样“一世皆尚同,愿君泊其泥”和世道随波逐流一起沉沦吗?在《饮酒》诗里,他追忆自己的半生所为,审视其中的对错是非,“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十六)少年时期攻读儒家经典,“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饮酒》十九)青年时期仕途奔波,“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饮酒》十六)中年时期仕途坎坷,“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饮酒》十九)为实现理想做了各种尝试,无果后辞官回乡,“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饮酒》十六)晚年穷困潦倒,但是即使“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饮酒》十五),陶渊明依然要“披褐守长夜”(《饮酒》十六)“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不会改变自己选定的道路和操守。他在诗里托物言志,用古代的仁人志士来做榜样,以青松、幽兰、秋菊这样卓然高洁的植物来类比自己的操守和襟抱。所以清代诗人龚自珍才评价为“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将他比作屈原和诸葛亮。
【 葛巾漉酒@朱虹 张雷:陶渊明的饮酒诗】在饥寒交迫的耿耿长夜,任时光流逝,陶渊明的志向坚定不移,更加笃定,这需要坚韧的精神、超拔的定力和坚定的信仰。
酒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陶渊明的与世个别的放浪形迹和精神志趣,又像一勺净水,过滤了尘世如砂砾在肉的痛苦和抑郁,淘澄出晶莹凛冽的高洁灵魂。
陶渊明的独饮,去除了酒的“礼”属性,让酒成为个人情怀的投射物,这就脱离了《诗经》以来的套路,摒弃了阮籍酒后大哭和刘伶辈赤身露体的放浪佯狂;他通过酒后深入冷静的思考,进行灵性的诗歌创作,赋予了酒“诗”的艺术属性,消解了魏晋时“日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这种及时行乐的消极意义。在陶渊明的酒杯中,一个生命遭受的所有伤痛挫折被碾碎、沉淀、蒸腾、过滤、升华,成为真淳的纯酿,让后来人只是沾沾杯就醉倒在幽兰秋菊的芬芳里。陶渊明自己说“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萧统也说“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是比较中肯的。
陶渊明的饮酒还有一个特点是醉而不乱,他好像醉了就是独自待着,写诗自娱,从来不癫狂,更不会嚎啕大哭或作出各种惊世骇俗之举。关于他喝酒的轶事也就是和朋友直言“我醉欲眠君且去”,算得上待客不周;或者葛巾漉酒,不拘小节,或者弹奏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陶渊明可能是唯一一个总是在喝酒,写饮酒诗,却不让人感觉他是个酒鬼,身上也没有醉醺醺的腌臜气味的诗人。酒在陶渊明的杯中,好像总是比李白克制,比曹操理性,度数不高,和粮食更为接近,和露水更为接近,和季节更为接近。他喝的酒不烈但是暖,可以慰藉寒夜,可以慰藉孤独。
陶渊明的饮酒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王绩“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醉后》),杜甫“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可惜》),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晚年对陶渊明饮酒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吾土》里写道“身心安处为吾土”“琴诗酒里到家乡”,辛弃疾直接把陶渊明的酒话“我醉欲眠君且去”写进词里,陶渊明的天字第一号粉丝苏轼更是把陶渊明二十首《饮酒》诗都和了一遍。到了近代,据说成为名士的一个条件就是熟读《离骚》,以及痛饮酒。
- 朱虹|朱虹 张雷:陶渊明的饮酒诗
- 故事|朱虹璇:只为告诉你,初衷是多么重要
- 初衷!朱虹璇:只为告诉你,初衷是多么重要
- 朱虹和|《王安石画传》新书发布 近百幅艺术作品展现一代名相人文品格
- 书院|朱虹:江西十大文化
- 吕诲#朱虹 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五)--千年拗公 敢于斗争
- 进士|朱虹 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非凡少年 情系乡里
- 晋书|朱虹 张雷: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 |朱虹:地名是赣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 书法艺术|“经典传承——寒石、李羊民、朱虹师生书法篆刻展”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