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

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张双凤的艺术创作出现系统性的变化 , 通过不断的探索 , 她试图消弥或弱化作为物象的牡丹以题材形式“重现”为图像 。 也就是说 , 寻常的花鸟画牡丹题材以及这一题材所指向的富贵天香主题 , 不再是创作的当然内容 。 画家要从具体的牡丹图像中 , 不断抽离具象的、所指的“实物” 。 转而呈现一个花鸟画家面对这一传统题材的新的感受以及新的感受带来的色彩、形态和抽象 。 从而实现不肖形牡丹的牡丹题材花鸟画创作的新样貌 。 这一努力旨在打破“自以为是”的“传统”和约定俗成的“必须” , 实际上释放了画家的天性和率真 , 为一种固化的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
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
文章图片

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
文章图片

作为花鸟画家钟情某一题材并沉浸其中 , 甚至为各种所谓“个人面貌”而苦闷 , 这是常态 。 传统绘画领域最难的就是打破长久以来已经格式化的谱系 。 尤其是牡丹题材花鸟画的历史 , 使之已然融入“生活需要”之中 。 比如以其特定意涵来装饰大型公共空间 , 或者家居 。 国色也好 , 天香也罢 , 牡丹的形貌以及传统绘画中的样貌 , 显然已经获取了“国花”的地位 。 所以从艺术家立场角度出发的改变 , 实际上是有很大风险性的 。
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
文章图片

【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
文章图片

但是 , 艺术家试图建构一种新的视觉描述前提下的审美感受 。 毫无疑问 , 这些作品是中国花鸟题材中牡丹的绘画 , 甚至所有作品的题目都清晰的指向这一题材的人文背景和文化根性 。 只不过如果你要在画面上寻找关于牡丹的传统表现 , 无论是哪一种形态 , 都有可能失望 。 或者说 , 很有可能你在对应没有审美经验解读的牡丹题材国画创作品时 , 发现你面对的这些牡丹题材国画作品时 , 那些有着各种形容词外衣的牡丹花 , 仿佛穿上了隐身衣 , 虽然该有的元素仍在 , 比如花之色彩、比如线条或“花团锦簇”的繁茂等等 。 但就是不见“花容” 。 亦如美国画家波洛克所言 , 艺术(抽象)可以独立于自然以及时间和空间 , 以平面的形式建构起来 。
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
文章图片

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
文章图片

当艺术家与她所表现的物象真正拉开距离 , 具象的描绘可能会转换至主观的“臆造” , 这时候经验层面的审美体会并没有被彻底抛弃 , 但写实的权重小了 。 所谓拉开距离并非视觉观察 , 而是艺术家寻求突破的策略和意愿 。 亦如变革前夜的躁动 , 试图改变的动能占据了上风 。 题材作为内容的重要性 , 让位于题材作为内容的“去物象化” 。 艺术家坚定地认为她在创作牡丹题材花鸟画 , 比如每幅作品的感受角度或者说画作 , 都明确来对“牡丹”的赞颂 。 但是 , 牡丹作为题材内容本身不再呈现任何约定俗成或某种个人化的识别 。 甚至 , 最终画面以意识流的模糊性而存在 。
画面|张双凤2021艺术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