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雁君|当书法“小白”翻开《诗路雁迹》,在赵雁君的书法作品里读到什么( 二 )


这些文人墨客到访于此 , 留下的不止是一篇篇诗文 , 更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壮志豪情、禅意哲思 , 以及用诗歌串联起来的大唐风貌、浙江风情 , 和代代相传赓续不绝的文人精神 。
赵雁君|当书法“小白”翻开《诗路雁迹》,在赵雁君的书法作品里读到什么
本文图片

天台篇-李白《天台晓望》 149cm×48cm 2020年
作别天台返杭 , 赵雁君带着对“浙东唐诗之路”新的理解 , 以青山作砚、绿水为墨 , 落笔成书 , 常常泼墨到凌晨 。 他写下了近千首浙东唐诗 , 最后从中精选出315件精品力作 , 汇编成册 。
这部《诗路雁迹》很大、很重 , 但是它其实又很小、很轻 , 因为它只是浙江文化的一个索引 , 我们按图索骥 , 方得窥见浙江文化的一角 。
315篇笔墨“浙东唐诗之路” , 怎么读
“书法创作是流动的音乐 。 ”
赵雁君这样形容自己的书法创作过程 , 同时也为“小白”如我 , 给出了一种通感的解读思路 。
在他看来 , 书法和音乐最显见的共通点就在于节奏 。 书法 , 尤其是行草书中表现出来的节奏元素有很多 。
“快慢是最明显的 , 快慢会导致枯湿的变化 。 再看点画 , 音乐有轻重 , 写字也有轻重 , 结果就带来点画粗细的差异 。 轻重又表现在字体结构的大小 , 大珠小珠落玉盘 。 整篇作品也有节奏感 , 连贯的、断断续续的或是似断非断的 , 都是书法音乐性的体现 。 ”
赵雁君|当书法“小白”翻开《诗路雁迹》,在赵雁君的书法作品里读到什么
本文图片

上虞篇-孟浩然《舟中晓望》 362cm×68cm 2021年
带着这样的思路翻开《诗路雁迹》 , 我发现这一篇篇“乐章”有着极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有的激扬高亢 , 有的平稳舒缓 , 有的铿锵有力 , 有的悠扬自在 。
这样丰富的变化 , 与赵雁君在书法上的突破有关 。
突破的外在表现是回归——回归二王、回归汉魏 , 追求中和 , 追求书卷气 。
赵雁君的行草书以“二王”为根基 , 同时对徐渭等明清书家进行过系统的梳理研究 , 如今又回归“二王”;而楷书则取法汉代摩崖刻石和北魏碑刻、墓志、造像题记 , 具有浓郁的金石气 。
这样的回归看似是回到原点 , 但实际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于学书过程的总结:
“初学分布 , 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 务追险绝;既能险绝 , 复归平正 。 ”
赵雁君|当书法“小白”翻开《诗路雁迹》,在赵雁君的书法作品里读到什么
本文图片

嵊州篇-李绅《新楼诗二十首·龙宫寺》 杨衡《寄彻公》 49cm×47cm 2020年
赵雁君如今正朝着“复归平正”而努力 , 他对于书体已经融会贯通 。
他的楷书似楷非楷、似隶非隶 , 其中还有行草笔意;他的行草书中 , 又有拙朴的汉魏金石气 。
赵雁君在纸上写下“通变”二字 , 讲道:“融通 , 才能够变化 。 ”
这也就能解释 , 为什么《诗路雁迹》中作品的面貌如此丰富 。
赵雁君|当书法“小白”翻开《诗路雁迹》,在赵雁君的书法作品里读到什么
本文图片

越州篇-李频《越中行》句 180cm×48cm×2 2020年
用笔跌宕、迅疾厚重如《舟中晓望》 , 豪放自如、逸趣横生如《新楼诗二十首·龙宫寺》 , 拙中藏巧、含蓄蕴藉如《越中行》……
其中 ,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篇是李白的《横江词》 。 这幅行草气势磅礴、雄浑豪放 , 笔墨飞扬间仿佛可以看到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层层翻涌而来 , 诗人、笔者激荡的情绪仿佛要从纸张中喷薄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