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个字只在《道德经》出现过4次,却是老子智慧的精华( 二 )



道德经$这个字只在《道德经》出现过4次,却是老子智慧的精华
文章插图

为了论述这个“道”的永恒性,程颐明确借用了老子“物极必反”概念,论述因阴阳二气交感以化生万物,而万事万物本身就包含对立统一的思想,这种对立达到了极点,就会向反面转变。但是与道家不同的是,理学家们把这种“物极则反,事极则变”的根源归之于“理“,而这种“理”就是“天理”,认为天理乃万物的本源。
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物极必反的道理确已被各家吸收并消化,这说明物极必反的观点已经成为各家共同尊奉的哲学思想。而这思想,恰恰是老子在《道德经》敦敦告诫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8章:正言若反。
在《道德经》里,只有这一处“反”是相反的意思,就是说:真言正理,若不认真思考,就如同错误的言论。
物极必反教会了我们什么
人们在看待事物时,往往专注于或纠结于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其相反的另一面,直至事情落败也不肯低头认错,只是因为偏激而执着造成的自我伤害。
人都有先入为主,争强好胜的一面,人向高处走,都想向上爬,自认为自己具足了条件和理由,没有看到自己向上走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看到事情另一面的现状,甚至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结果只能是:不知足而受辱,不知止而殆。

道德经$这个字只在《道德经》出现过4次,却是老子智慧的精华
文章插图

老子说:上善若水。人只有像水一样,顺势而为之,示弱不争,无为而为之,才能水到渠成:“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物极必反适应于宇宙万物,人更是不能例外,人的一切不顺、烦恼、浮躁都源于贪欲和功利,这些贪欲和功利把人变得脆弱,因此,人要想强大起来,必须和万物一样顺其自然回归本源。人的本原与起点在哪?《道德经》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就是说,明知自己强大,也能保持着谦柔的心态,就像那山中的溪沟甘于身居下位,这样的“德”性一直保持,便可回归到婴儿般纯真质朴的自然状态。这就是《道德经》中“反”字的双重含义的相辅相成道理。人若能回到事物的反面去,甘愿处于柔下,而不是逞强争胜,人便会无人与之争。

【 道德经$这个字只在《道德经》出现过4次,却是老子智慧的精华】道德经$这个字只在《道德经》出现过4次,却是老子智慧的精华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