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民俗·日常|春节:我们为何在“正月初一”过年?

【编者按】
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 , 传承了上千年 , 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 。 在现代社会 , 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 , 但在某一个时刻 , 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 , 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 , 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 。 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
在虎年开端 , 澎湃新闻与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合作 , 推出传统民俗节日栏目 , 介绍那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节庆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 , 这些民俗并未消失 , 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辞旧迎新 , 守岁团圆 。 对于中国人而言 , 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 每逢春节 , 大家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 , 形成一年一度最大的人口临时迁移:春运 。 即使因为疫情 , 很多人不能回家 , 贴春联、洒扫除尘、看春晚、吃饺子也是少不了的步骤 。
“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 , 传统的年俗 , 文献记载至少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 谁可以担当中国年文化的符号代表呢?”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提出了一个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人物:汉朝四川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 。
落下闳统一了“春节”的日期
“年爷爷”落下闳虽然在大众范围内名气不响 , 但在历史上也是留有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 。 他是汉武帝时推行的全国历法《太初历》的编纂者 。
田兆元说 , 在中国的第一诗歌总集《诗经》中 , 就有不少关于“年俗”的记载 。 “豳风”《七月》篇关于家庭团聚 , 家庭收拾整理过节的描述是这样的:“穹窒熏鼠 , 塞向墐户 。 嗟我妇子 , 曰为改岁 , 入此室处 。 ”“改岁”即过年 , 过年的时候辞旧迎新 , 打扫卫生是一个基本的传统 , 在三千年前就奠定了 。 烟熏去除鼠患 , 修整门窗防寒 , 一个干净的房子 , 一家人:“我”、妇、子为主体家里过年 。 这就是古老的家庭团聚 。
“我们还发现 , 那个时候就有了过年的公共生活 。 ”《七月》这样写道:“朋酒斯飨 , 曰杀羔羊 , 跻彼公堂 。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是一个公共的年俗祭祀仪式 。 年节杀羊酿酒 , 大家来到了“公堂” , 即一座公共的庙堂所在 , 举起酒杯 , 共同祝福:万寿无疆!祝福村落和家族的老人健康长寿 , 祝福共同的幸福生活长乐未央 。 “三千年前这样的过年场景就是家庭的团圆与公共祈福仪式的结合 。 所以在中国 , 过年早早就是公共的文化生活 。 ”田兆元说 。
但在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前 , “过年”的时间并没有被确定下来 。 “早期中国一个朝代与另一个朝代的过年时间不统一 , 也就是‘岁首’不统一 , 过年的时间就不一样 。 ”田兆元介绍 , 比如:“夏正建寅 , 殷正建丑 , 周正建子 。 ”意思是:夏代岁首是寅月即一月 , 殷代岁首是丑月即十二月 , 周代岁首是子月即十一月 。 改朝换代改变时间表述方式有利于王朝的个性建立 , 但是也有碍整个中国文化的时间认同 。
“所谓春节 , 指的是上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 , 其基本含义是除旧迎新 。 这便涉及到中国人对于自然更替周期的认识了 , 也就是说 , 春节作为一个岁时节令 , 是以历法为基础的 。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游红霞说 。 而真正从历法上规定“元月即春节” , 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直接联系、法定统一起来的人 , 就是汉武帝刘彻和天文学家落下闳 。
在汉武帝修改历法之前 , 从秦王朝改用颛顼历以来 , 这一历法已经延续了百余年 。 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 “岁首”面对的是冬天 , 不能从时间上体现新年新气象的局面 , 整个历法也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多有不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