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女#从腊八粥到八宝粥,再到年夜饭上的压轴甜点八宝饭

老周
摘要:进入腊月,年味开始逐渐浓郁,腊八节的时令吃食腊八粥,到底是什么来历,和八宝粥有什么不同?八宝粥和江南地区年夜饭餐桌上的压轴甜点八宝饭,又有什么关系?
牧牛女#从腊八粥到八宝粥,再到年夜饭上的压轴甜点八宝饭
文章插图
【公告:本号将迁至今日头条新账号“知兵堂老周”,本号将同步更新至2月15日,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支持】
进入腊月,年味开始逐渐浓郁,腊八节的时令吃食腊八粥,到底是什么来历,和八宝粥有什么不同?八宝粥和江南地区年夜饭餐桌上的压轴甜点八宝饭,又有什么关系?
腊八粥,顾名思义,就是在腊八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那天吃的粥,腊八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牛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用牛奶与谷物共煮熬乳糜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在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牧牛女以乳糜供养的事迹,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吃杂粥作为纪念。佛教传入中国,这个风俗也随之传到中国,各寺庙到了腊八这一天也都用香谷和干果熬粥,施给善男信女。到了宋代,这个习俗已经流传到民间,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就有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由此逐渐形成在腊八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
牧牛女#从腊八粥到八宝粥,再到年夜饭上的压轴甜点八宝饭
文章插图
关于腊八粥的另一种来历是佛教寺庙会将供奉菩萨,象征十八罗汉的十八种干果,和五谷粟米一起煮粥。不过这一说法和腊八似乎关系不大,作为腊八粥的来历不免有些牵强。
不管哪种说法,腊八粥来源于佛教是比较明确的,因此腊八粥也叫“佛粥”。
到了清代,腊八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甚至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北京各个寺庙发放米、干果等供僧侣煮粥食用。尤其是在雍和宫每年腊八都要举行盛大的腊八施粥仪式,由王公大臣监督进行。《燕京岁时记》记载:“雍和宫喇嘛于初八日夜内熬粥供佛,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之大,可容数石米。”在民间,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做腊八粥。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所以,腊八粥也被称为“七宝五味粥”。
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清代宫廷腊八粥的食材自然更要讲究,清朝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这样记载杂:“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至于八宝粥,其实就是腊八粥,只是腊八这天的八宝粥有了专属名称腊八粥,其他日子这样的粥就用八宝粥来通称了。不管是七宝还是八宝,无非就是说明食材的丰富多样,有的八宝粥食材远远不止八样,也照样叫八宝粥,就是“八宝”比较讨口彩。只是平时要准备这么多食材不免有些麻烦,到了腊八,才这样来弄一回。不过,好在现代工业的发展,速食型的易拉罐装八宝粥逐渐普及,平时要想吃也很方便了,拉罐即食,想吃热的,也简单,微波炉里转上半分钟一分钟,一碗滚烫的八宝粥就齐活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