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 诗词平仄韵汇( 三 )


67、为什么?可以推想,我们的耳朵不愿意接受千篇一律 。
68、正面说是爱听有变化的 。
69、这里变是平仄变 。
70、用最简明的说法,平声的性质是扬,仄声的性质是抑,正好对立,变就是扬后有抑,抑后有扬 。
71、何以这样变就好听?也许音乐理论家能够说明,至于我们“家”以外的人,就无妨安于“天性使然” 。
72、换个说法,对于耳朵欢迎平仄变,我们容易知其当然,而不容易知其所以然 。
73、 还有不容易知其所以然的,是要求的变不是乱变,而是基本上以两个音节(有人称为“音步”,有人称为“节”)为一个单位的变 。
74、以五言的近体诗为例,要求的变不是仄平仄平仄或平仄平仄平,而是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 。
75、这样的变扩张到句外,就成为上下联的变: 五言 七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在一联中,两个平仄相同的音节结合为一体之后才要求变;而且要求得彻底,两个方向(左右,上下)的邻居都要变 。
76、有极少数诗作是这样循规蹈矩的,如: 爱此江边好(仄仄平平仄),留连至日斜(平平仄仄平) 。
77、眠分黄犊(读仄声)草(平平平仄仄),坐占白鸥沙(仄仄仄平平) 。
78、(王安石《题舫子》) 爆竹(读仄声)声中一(读仄声)岁除(仄仄平平仄仄平),春风送暖入屠苏(平平仄仄仄平平) 。
79、千门万户曈曈日(平平仄仄平平仄),总把新桃换旧符(仄仄平平仄仄平) 。
80、(王安石《元日》) 这是字字合乎格律,一点不含胡 。
81、得到的酬报是,读来会感到抑扬顿挫,确是好听 。
82、 可是字字合乎平仄格律的整齐的变,常常不能与意义水乳交融 。
83、举例说,一阵有所感,诌了这样一句,“宝佑伤心事”,恰好是仄仄平平仄,字字合乎格律,如意得很;可是想想,事不是出于宝佑,而是出于淳佑,不得不改为“淳佑伤心事”,成为平仄平平仄,怎么办?在这种地方,古人也不敢强硬,于是迁就意义,放弃点声音方面的地盘,甘心顾后不顾前,即承认两个音节,后一个是重点,不得已就放弃前面那个轻的 。
84、这还有个名堂,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85、这名堂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要改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
86、我们翻看诗集,会发现有不少诗句是这样将就的 。
87、 3 诗词的平仄 举以“诗律细”自负的杜甫为例: ·江动·月移石(读仄声),溪虚·云傍花 。
88、·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绝句六首》之一) 草阁(读仄声)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读hè)雨飞初 。
89、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女·得(读仄声)钱·留白(读bò)鱼 。
90、(《解闷十二首》之一) 加点的字,“江”、“云”、“帆”、“星”、“江”、“溪”、“留”是应仄而平,“月”、“鸟”、“浪”、“哺”、“得”是应平而仄,位置有的是一,有的是三,有的是五,都是一个单位的前一个音节 。
91、这样,萧规曹随,比如读这位杜老的以下两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92、感时花溅泪,恨别(读仄声)鸟惊心 。
9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9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读平声)簪 。
95、(《春望》)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
9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读仄声)古来稀 。
97、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98、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
99、 (《曲江二首》之一) 加点的字,在一位置上的“国”、“白”,在三位置上的“七”、“蛱”,都是入声字,就可以依照放松轻、抓紧重的原则,照今音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