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论民俗传承,南方人做得极好,正月舞龙就地取材追求神意简直绝了( 四 )


在龙骨之上 , 会插满香火 , 晚上舞龙之时 , 香火在快速舞动之下就会勾勒出火龙的模样 。 这也是为什么说香火龙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的原因 , 白天看香火龙自然没有趣味 , 但一旦夜幕降临 , 众香挥舞成火 , 香气四溢 , 趣味无穷 。
舞龙|论民俗传承,南方人做得极好,正月舞龙就地取材追求神意简直绝了
本文图片

香火龙在南方的许多地区广泛流行 , 广西南宁香火龙的起源传说就颇有神秘色彩 。 相传广西南宁曾经爆发过瘟疫 , 百姓死伤大半 , 直至有一天“三圣公”突然显圣拯救了村民 , 为了报答“三圣公”的拯救之恩 , 村民们自发修建了“三圣公庙” , 并且在中秋时节扎制火龙 , 插上香火挥舞 ,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香火龙的习俗 。 广西南宁的香火龙一般由三条龙组成 , 舞龙时会有圣公、圣母的模型和舞狮队开道 , 当香火龙经过各家各户门前时 , 人们会将插在龙骨上的香火换下 , 拿回家插在自己家里 , 舞至最后 , 人们还会将香火龙的残骸抛入大海 , 象征着龙归大海 。 不过广西南宁的香火龙是在中秋时节挥舞的 , 这与其他地区正月里舞香火龙有很大的不同 。
客家人也喜欢舞香火龙 。 湖南汝城县内有许多客家人聚居 。 据《汝城县志》记载:“元宵扮演龙灯 , 花爆、管弦、钲鼓喧闹城乡以乐生平 , 谓之年消 。 ”据传湖南汝城县的香火龙起源于历史上祀龙止水的活动 , 而龙的形象也取自当地寺庙上龙的壁画 。 汝城县的香火龙十分精致 , 在晚上点燃挥舞之前就已经用当地特产的线香、竹片、粽叶、稻草、向日葵杆编织出了龙头、龙身和龙尾等部分 , 密密麻麻的香火可能高达四万支 , 长度最高可达80-100米 , 最短也有二三十米 , 可谓是既追求神似 , 也追求形似 。
舞龙|论民俗传承,南方人做得极好,正月舞龙就地取材追求神意简直绝了
本文图片

【舞龙|论民俗传承,南方人做得极好,正月舞龙就地取材追求神意简直绝了】在元宵节这天 , 湖南汝城县的舞龙者会在祠堂内先进行祭祖祷告仪式 , 随后便鸣锣起龙 , 在一片瑞蔼祥烟中 , 在摩肩接踵的人群簇拥下 , 香火龙行进于大街小巷 , 随后来到广场表演各种节目 , 包括翻滚、喷水、沉海底、跳跃、吞食、睡眠等诸多动作 。 香火龙表演结束之后 , 人们也会拔下香火插在自家院内 , 随后一把火焚毁剩下的香火龙 , 称之为“化龙”“龙归天” , 此日再将香火龙的灰烬倾入大海 。 2008年 , 湖南汝城县香火龙申报国家非物质遗产成功 , 这是对几百年来当地香火龙习俗最好的肯定 。
舞龙|论民俗传承,南方人做得极好,正月舞龙就地取材追求神意简直绝了
本文图片

江西赣州也有香火龙的分布 。 在赣南的传统习俗中 , 香火龙有“开舞须舞三年 , 年内必舞三夜”的规矩 , 每逢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三 , 香火龙都要连舞三个夜晚 。 而舞龙的人数也有详细的规定 , 一般来说舞龙需要22人 , 一人执龙头 , 九人执龙身 , 一人执龙尾 , 整个队伍还需要一人拿鲤鱼 , 一人拿火球 , 五人击乐 , 执对联和横屏的也分别需要二人 。 如果遇到了闰年 , 则还需要增加二人 。
香火龙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 , 在陈峭、三明地区香火龙又称“稻草龙” , 赣南兴国地区又叫“秆龙”“秆龙灯” , 台湾苗栗县三义乡客家则称之为“云火龙”等等 。 无论名称如何变化 , 香火龙在追求神似方面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夜幕中挥舞的香火龙 , 完全靠火花勾勒出神意 , 火龙时隐时现 , 忽上似作腾飞状 , 忽下欲作俯冲状 , 定睛细看时或许看不出龙在何处 , 粗略一瞥时反而能够看出神意 , 似是而非是 , 完美地将神秘与神韵结合在了一起 。 舞龙时火龙四溅 , 蔚为壮观 , 再加上摩肩接踵的人群与喧闹声 , 让人备感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