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者!知识“师父”和“师傅”两词有何差异两个称呼怎么使用

经过数千年传承,中华文化始终延续,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韧性,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构成之一,拥有着独特魅力。汉字字形、字义的联系十分紧密,能够直观展现字的含义,同时语法上注重语意搭配,并非语法框架的生硬拼凑,因此汉语语法不仅灵活,同时简约,在理解字词本身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扩散开来,体会不同语境下同个字词的深意。但是汉字蕴含的信息量并不小,经由各种组合、搭配,在不同语境之下,汉字有着特殊的含义,这就造成即便从小掌握汉语,在体会意义时可能仍不能全面掌握,从而生出歧义。特别身处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很多人只粗略掌握汉字的常见用法,忽略汉字细枝末节处的表达,因此难以辨明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师傅和师父”两个词语,看似简单,但很多人不懂它们的区别在哪。



教授者!知识“师父”和“师傅”两词有何差异两个称呼怎么使用
文章插图

师傅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就曾出现,在古籍中可见踪迹,《穀梁传·昭公十九年》:“羈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不难看出,起初它在使用时用来指代教育者,和如今的“老师”之称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师”字在夏商西周就已经出现,甲骨文中出现过“文师”一词。“傅”则指皇宫内的教授者,古时官职“太傅”便是皇宫之内教授学生的人。两个词语连接在一起,其实表达了同样的含义。



教授者!知识“师父”和“师傅”两词有何差异两个称呼怎么使用
文章插图

但该词经过发展,也渐渐普及到了平民百姓中,不再偏指皇室内的教授者,百姓的老师同样可以称为师傅。与此同时,可称为师傅的职业也随之扩大,不再局限于传授文学知识的人,而是扩散到了一些技术领域,像手工艺等行业。其原因和环境变化有关,清中后期越来越多的西方文明涌入国内,先进的技术为民众带去了生活上的改变,从事这些领域的人越来越多,而那些教授别人先进技术的人,也会被称为“师傅”。师父相较于师傅,师父的出现要晚得多,这个词最早在唐朝出现。在用法上,最初的师父也是用来指代老师,宋王巩《清虚杂著·补阙》中有:“上曰:‘师父岂可与马也。”,此用法便是指代老师。古时注重礼节,因此对待老师往往有着谦恭的态度,在古籍中也可看出这种态度,《中朝故事》中“某当拜为师父”,拜词便表示了敬意,另外古代师父收养弟子,教养抚育弟子,关系亲如家人,旧时也有“父师”一称。


【 教授者!知识“师父”和“师傅”两词有何差异两个称呼怎么使用】
教授者!知识“师父”和“师傅”两词有何差异两个称呼怎么使用
文章插图

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师父一词有了新的用法,元明时期,佛教文化盛行,教徒数量迅速增多,而那些佛教、道教人士会被称为师父,展现民众对师父一词的利用,扩展出新的含义。两者的不同虽然在基本含义上,师傅和师父有着同样的意义,能够展现师父、弟子或师傅、徒弟这样的关系,但是两者存在不同。首先是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师父有着更强的感情色彩,将“父”、“子”关系纳入其中,表示弟子对师父的恭敬态度,以及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但需要注意,古时的老师一般是男性,如今师父一词并不局限于男性,亦可用师父来称呼女性授业者。另外是使用范围不同,两者基本含义同为老师,当授业者年龄和父辈相仿,可用“师父”代替“师傅”。另外师父一词还可称呼僧人、尼姑等出家人,如果用师傅相称,不仅语意不对,还不够敬重,这一点不可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