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树彬
文章插图
一阵台风过后,天气惭惭变得凉爽起来,动不动那种大汗淋漓的难耐滋味似乎再也一去不复返啦。回首去年暑假,其实我阅读得最多的还是被冠以“中高考热点作家”包利民先生的作品。
提起包利民这个人,堪称我目前最欣赏的男作家,没有之一。现如今,他也确实比我大不了几岁,正因为如此,我便亲切地称之为“包哥”。晨光熹微,以书为友,在文字的海洋里习惯性地问候一下包哥,并非出于一种尊敬和礼貌,而是俨然成为我茶余饭后最好的一种精神食粮。
到目前为止,《独处之意是清欢》已经是包哥公开出版的第33本书了。从“当当网“购书之后,我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一种心满意足之感便油然而生。我特别喜欢他的那篇自序《让文字开出温暖的花》。透过其间那些简约、清丽的文字,我不仅对包哥的过往经历又多了几分了解,还特别赞许他那种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他在文中曾经直抒胸臆地说:“我会一直热爱,一直坚持,不谈梦想,不谈文学,只是尽力让自己的文字能开出温暖的花,去点染某双眼睛,或者温暖某颗心灵。对于我来讲,这就是我写字的意义,很简单,很清楚。”
【 青未了$青未了|阅读有味是清欢】瞧,多么感人的内心独白,多么纯粹的写作态度。其实,在我眼里,一个作家的作品好不好,有没有价值或者生命力,不在于华丽的词藻,不在于精巧的构思,不在于情节的吸引,关键取决于否能带给读者某种精神的慰藉,一些心灵的震撼,以及信念的力量。文字有根,有魂,有神,这样的文字充满着温情,蕴含着诗意,拥有着深度,不正是文字所蕴涵的艺术魅力吗?
文章插图
是的,包哥的文字常常在宁静中有涟漪,在平淡处有转折,在不经意间给人以鼓舞,给人以遐想,给人以警醒。业余时间,我读过他的多部作品,如《数尽花朵一生香》《一条鱼眼中的海》、《给星星找片夜空》《不能跳舞就弹琴吧》《所有寂寞都藏着眷恋的光》《半亩云》《游过生活六道弯》《心有沉香,从容优雅》等。这些作品内容丰盈,包罗万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不同地域,不同情感,或引人深思,或启迪智慧,或激发斗志,始终温暖人心,令人回味无穷。
我晓得每个作家统统都是擅长讲故事的高手,我崇敬的包哥尤其如此,而且他的故事往往不落窠臼,新颖别致,取材广泛,每每通过生动入微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心生欢喜。比如,《微笑的石头》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小故事,它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大山中的孩子晓岩那双灵巧而有创意的手,许多石头在他的摆弄下,被他雕成了各种趣味盎然的小物件,俨然变成了精彩绝伦的艺术品……
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典型,也很突出,特别是后半部分对晓岩在寒假中聚精会神创作大型石雕《家》的情形就写得非常精彩细致。他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将房屋院落、各色人等雕琢得那样栩栩如生,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件珍贵的艺术品可是晓岩的心灵港湾,他才不会舍得卖呢!
文章插图
包哥十分注重情感的渗透和表达,甚至主题的凝练与升华,这便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和绝招。“从那一刻起,晓岩觉得这个家已经是完整的,而不是像原来那般总是缺少些什么。而旁边的那些石头,也在一旁微笑着,像是等着他用幸福的手来雕琢。”这样的结尾有着诗情画意般的美妙,在不知不觉中照应了开头,同时也“完美扣题”。读罢,顿时给人一种拨开云雾、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恰如其分的安排,如此干净利落的收尾。读过之后,真乃大呼过瘾,叫人拍案叫绝。
- 散文@青未了|有仪式感的年就是有味道
- 中国历史@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 马云丹#青未了|马云丹:新桃似小令
- 书法!他的书法如瑶台青琐,美人婵娟,犹如王羲之,可惜被武则天害死
- 迎新年#舞动丹青!亦庄新城这些“庆元旦迎新年”主题书画作品太赞了
- 国家|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 天才女友@6本现言青梅竹马文暗恋让我成为和你一样优秀的人
- 郑永涛#青未了|上坟图
- 季卫东|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 考古发掘@「青未了」茅永辉专栏 | 差些被吃掉的殷墟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