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虎形饰牌的时空分野( 二 )


北方|虎形饰牌的时空分野
本文图片

冀北地区出土虎形金属饰牌的地点不在少数 , 宣化小白阳遗址是另一处虎形饰牌发现较多的地点 , 在清理的48座墓葬中有7座墓出土了虎形饰牌 , 数量达11件 , 其中最多的一座墓出土了3件 。 就规模而言 , 这里的虎形饰牌可以分作大小两类 , 形制接近 , 均作卧伏或匍匐状 , 虎的眼、爪和尾均有圆孔或圆窝 , 背部有竖纽(图一 , 7) 。 怀来甘子堡墓地出1件金虎形饰牌和9件青铜虎形饰牌(图一 , 2、4) , 按尺寸可以分作大小两类 , 其中大者通长在4~5厘米 , 小者则不超过3厘米 。 无论大小 , 虎的爪部和尾端及身上关节处均表现为圆孔或圆窝 。 滦平苘子沟墓地有两座墓葬出土了青铜虎形饰牌(图一 , 5、6) , 就图形资料所表现情况分析 , 似乎这里的虎形饰牌规模要略大一些 , 但究竟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 , 由于尚无正式发掘资料的报道 , 所以一时也难遽下定论 。 丰宁五道沟门墓地M4 , 在死者的颈下发现有呈匍匐式的青铜虎形饰牌1件 , 与其他地点发现的虎形饰牌不同 , 这件饰牌的虎尾是向上卷曲于虎背的 。 隆化转山墓地征集到的青铜虎形饰牌(图一 , 10) , 通长达12厘米 , 背部有半环形纽 , 仅就尺寸而言可能与其他墓地所见的虎形饰牌在功能上有所区别 , 形制方面虽然虎头、爪的细部表现更为突出 , 但爪部的圆孔仍然存在 。
冀中西部也是虎形金属饰牌发现较多的地域 , 历年来在冀中太行山山前或浅山区域不断有虎形饰牌出土的报道 。 唐县钓鱼台一座由农民发现并掘开的石椁墓中出土了6件金质嵌松石的虎形饰牌(图二 , 1、2) , 虎均作行走状 , 虎尾下垂并有横条与后腿相连 。 通长4.7厘米 , 其中4件头向左 , 2件向右 , 虎的眼、尾、爪及关节处有圆孔用以嵌松石 , 虎耳作三角形镂空 , 也镶嵌有松石 。 据介绍6件虎形饰牌出于腰部 , 同在腰部的还有金盘丝、金纽、铜纽和松石串珠等 。 新乐中同村的一座石椁墓中曾出有1件鎏金青铜虎形饰牌(图二 , 4) , 虎作匍匐状 , 正面鎏金 , 边沿稍卷 。 虎的眼、爪及双腿关节处有一圆孔以嵌宝石 , 虎头、足和尾之间有3个幼虎相连 。 饰牌通长16厘米 , 出土部位不详 。 顺平坛山村一座被村民破坏的积石墓中出土1件金质虎形饰牌(图二 , 3) , 虎呈匍匐状 , 正面凸起 , 背凹有纽 , 虎的尾端、爪部呈圆环状 , 虎身及耳部有镂孔以嵌松石 , 通长11.1厘米 。 满城采石厂一座石椁墓中出土1件金质虎形饰牌(图二 , 5) , 形态作匍匐状 , 虎的眼、口爪及双腿关节处均有圆孔 , 背面有竖纽 , 在虎的项、足和尾之间有幼虎连缀 , 通长9.6厘米 。
北方|虎形饰牌的时空分野
本文图片

辽西及其迤北地区也属于虎形金属饰牌的分布区之一 , 虽然数量不多 , 且比较零散 , 但仍能够反映一些虎形饰牌分布的状态或规律 。 宁城小黑石沟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和等级最高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墓地 , 在这里也发现一些虎形饰件 , 其中在M8501中出土的2件青铜虎形饰牌 , 呈匍匐状 , 虎尾及前后腿饰以斜线纹 , 中间为圆孔周以放射性纹 , 长4.7厘米 , 背面上方有一横纽(图三 , 1) 。 另有6件双虎匍匐上下交错对应相叠的青铜饰牌 , 虎身与腿的关节处以圆圈纹表现 , 眼、爪和尾端均有圆孔 , 背面有2个长条形通贯的桥形纽 , 长2.8厘米(图三 , 5) 。 凌源三官甸子墓群出土2件金质虎形饰牌 , 均作匍匐状 , 虎的口眼由刻划线条描绘 , 虎耳立起 , 尾部下垂 , 尾端有圆孔或呈环状 , 虎爪有趾纹 , 背面有2个小纽 , 其中一件的虎身和腿结合部还有纹饰表现(图三 , 6) 。 泰来平洋墓地出土有2件虎形饰牌 , 其中M150:5 , 近长方形 , 虎作垂首伫立状 , 虎爪分趾 , 背面有宽竖纽 , 长4.5厘米 。 出于死者项下胸部位置 , 当为配饰(图三 , 4) 。 M188:26 , 近长方形 , 虎呈匍匐状 , 口衔一兽 , 虎眼、尾和爪部有圆窝 , 长5.3厘米 , 出于死者大腿之间(图三 , 3) 。 海拉尔谢尔塔拉农牧场征集到1件虎形饰牌 , 虎作匍匐状 , 口衔一兽 , 虎的眼、尾端及爪部有圆环或圆窝纹饰 , 背面有半环状双纽 , 长5.3厘米(图三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