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风雅宋丨遇见东阳“宋韵”文化( 三 )


东阳东白山茶叶自陆羽载入《茶经》后播扬天下 , 雍正《浙江通志》中载:“去东阳县治东五十里 , 曰独山 , 望如城郭 , 中为深坞 。 唐宋时 , 有司常治茶于此 , 设茶院 。 ”独山在茶场村东 , 因此茶场是金华市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 。 宋建炎二年(1128) , 张志行为东白山建禅林院撰写的碑文内书:“土产春芽 , 名在古人茶谱 , 与壑源顾渚播扬天下 。 ”围绕茶事衍生的一系列茶礼、茶艺也于此期渐渐形成 , 一些摆茶用的糕点和祭品也多从宋代兴起 , 香榧就是最负盛名的茶点 , 《武林旧事记》提到峰儿榧为南宋京城临安的名点 。 此前 , 苏东坡早赋诗赞其“彼美玉山果 , 粲为金盘实” , 南宋袁文《瓮牗闲评》称:“此玉山乃在婺州 , 婺州榧子冠于江浙 。 ”其实 , 婺州出香榧的当时只有东阳 , 冠于江浙的实为东阳香榧 。
吟诗赋 , 留佳话
浙中诗路多传奇
东阳为甬金之要道 , 台杭之通道 , 处杭之近道 , 古道纵横交错 , 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延伸联结处 。 入宋以后 , 文人墨客行经甚多 , 留下不少诗文 , 周边清潭、石洞、涵碧、白云等自然人文景观因而益增风姿 。 较为典型的当数陆游 , 其一生多次入东阳 , 留下不少诗文 。
乾道五年(1169)十月二十三日 , 学者楼钥将随从舅父汪大猷出使金国 , 他从缙云入东阳境 , 于杨溪用饭后 , 与同行周仁甫分袂于此 。 周仁甫经新塘(今南新塘)、郭宅 , 绕歌山经白峰岭往宁波 。 晚上楼钥住宿在横塘的张家店 , 觉“溪坊酒颇佳” 。 横塘即南市街道槐堂 , 村前有一石板桥 , 是当时南向入城的唯一通道 , 不经此桥 , 便无可奈何 , 故桥名“奈何” 。
“南午岭不为高 , 走温、衢、台、闽者由之 。 ”次日清晨 , 楼钥经过南午岭 , 此时唐代营建的涵碧亭应该还在 , 南午岭旁苏轼以“锵然涧谷含宫征 , 节奏未成动君喜”记其胜的水乐亭、葛洪有“兰若凭高处 , 风虚阁自凉”之咏的环翠阁 , 也未倾圮 。 丝丝小雨中 , 楼钥留下了诗作《东阳遇雨》:“万壑千岩已饱看 , 更寻佳处为开颜 。 无端早上一番雨 , 遮尽东阳县里山 。 ”
万壑千岩多佳处 , 其实 , 这正是东阳“宋韵”文化的生动写照 。
“宋代的东阳 , 雅文化学统四起 , 兼容开放办学既造就了东阳极具地域色彩的书院文化 , 又因学派丛生而衍生出多条学术传承谱系 。 俗文化也精彩纷呈 , 百工技艺在宋有源头 , 各类特产在宋有记载 。 ”华柯认为 , 宋代文化是积极昂扬的入世型文化 , 积极实用的经世理念在东阳最受欢迎 。 东阳的士大夫从根本上关注社会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安宁强盛 , 体现出浓重的淑世情怀 , 并将这种情怀倾注于建功立业中 , 涌现出众多慷慨之士 , 如滕茂实、贾廷佐、李诚之、马光祖等 。 今天的东阳人更要秉承践行“以天下为己任”的经世理念 , 注重研究、传承、发扬“宋韵”文化 , 大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 赓续城市文脉 , 增益后人修为 。
采访人员:吴旭华
编辑:杨慧萍 审核:黄祥 监制:史莹 斯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