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二 )


最后简要提及各型人鱼俑的材质和底座 。 目前出土的人鱼俑多为陶质 , 其中 , A型人鱼俑均为陶质 , B型人鱼俑在唐代均为陶质 , 而五代两宋时期质地就较为多样 , 如江苏蔡庄五代墓的木质人鱼俑、福建南宋陈元吉墓的石质人鱼俑 , 可见唐代的人鱼俑不论何型 , 均为陶质 , 而五代两宋时的南方 , 人鱼俑并不局限于单一材质 。 至于底座 , A型人鱼俑由于身体扁平且弯曲 , 需要底座来保持平稳 , 故A型人鱼俑均有底座;B型人鱼俑底部大多宽大平直 , 对底座要求较低 , 在唐代不少仍有底座 , 但五代两宋就很少见了 。 底座形状则大多取决于人鱼俑的类型 , A型人鱼俑多为“S”形底座 , B型人鱼俑为长条形或长方形底座 。
二、人鱼俑的使用历程
人鱼俑虽盛行于唐宋 , 但在唐之前也有发现 , 目前发现最早的人鱼俑时代为隋大业元年(605年) , 原报告中推测其可能为墓葬中的随葬品 , 而有明确纪年的人鱼俑中最晚的是浙江云和正屏山宋墓人鱼俑 , 时间为1248年 。 人鱼俑以唐代发现最多 , 其中又有近半数集中于初唐 , 时间在650—700年左右 , 中、晚唐时亦有发现 , 但数量较少 , 五代时人鱼俑的使用有所回升 , 仅南唐二陵中就出土有13件人鱼俑 , 后来的两宋时期时有出土 , 但人鱼俑数量较之之前已经不多 。 由此大致可以得出 , 人鱼俑在隋朝时就已出现并可能已经被当作随葬品使用 , 唐代则是人鱼俑盛行的重要时期 , 其中尤以初唐时最为流行 , 虽然在五代时使用又有所增加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初唐以后直至南宋 , 人鱼俑虽一直有使用 , 但数量已有明显减少 , 南宋以后目前未见有人鱼俑出土 。
具体到类型上 , 明确出土有A型人鱼俑的墓葬 , 除天津军粮城唐墓时代没有进一步精确 , 辽宁黄河路唐墓、河北献县唐墓时代接近中唐外 , 其余均为初唐时期 , 唐以后就不见有A型 。 因此A型人鱼俑仅在唐代使用 , 初唐时尤为流行 , 初唐以后数量减少 , 唐代以后则不再见到 。 B型共有30余例 , 唐宋时期均有发现 , 南方北方都有出土 , 且目前已知年代最早和最晚的人鱼俑均为B型 , 可见该型使用时间之长 , 使用地区之广 。 不过各小型的发展有一定区别 , Ba型、Bc型人鱼俑唐至两宋都有发现 , 其中Ba型在唐代占据主流 , 虽然到了五代两宋仍有发现 , 但是数量都不及唐代多 , Bc型则一直存在 , 唐宋时数量变化不大 , 而Bb型只见于唐和五代 , 两宋时已不见 。
三、人鱼俑的传播和地域特征
唐代人鱼俑多在北方地区 , 主要是河北和山西两地 , 辽宁也有相当数量的发现 , 南方仅见有福建漳浦县刘坂乡唐墓和江苏无锡皇甫云卿墓 。 五代两宋时 , 除了陕西洋县南宋彭杲墓外 , 基本都在南方地区 , 五代时多见于江苏 , 两宋时多在江西、四川等地 。 人鱼俑在北方流行时南方鲜有发现 , 在南方流行时北方也鲜有发现 , 因此人鱼俑的主要使用地区随时代发展不断转移 , 不同时代各有不同 。 在唐、五代、宋三个不同时期 , 使用的中心地区由河北、山西向南到江苏 , 再由江苏继续向南至江西、四川等地 。 而在转移过程中 , A型未离开北方地区 , 唐以后就不再见到 , B型则进入南方地区 , 五代时流行于江苏 , 此时三小型皆有 , 两宋时Ba、Bc型向更南的江西、四川等地传播 , Bb型不再见到 。
人鱼俑除了使用地区不断向南之外 , 南北之间的分布也各有特征 。 从图三中可以看到北方地区人鱼俑分布密集 , 而南方却较为分散 。 先看北方地区 , 该区人鱼俑多属唐代 , 主要集中的地区为山西襄垣、长治地区和北京以南的河北大部地区 , 该区内人鱼俑A、B两型皆有 , 时代大都在初唐时期 , 北京地区的大业元年人鱼俑更是目前可见时代最早的人鱼俑 , 可见这一地区可能是人鱼俑流行的重要地区 。 而北方另一个特殊地区是辽宁省朝阳市 , 该市附近出土了数例人鱼俑 , 这是目前所见人鱼俑位置最为偏东北的地方 , 与中原诸地相距较远且周围并未再见有人鱼俑的发现 , 显得较为孤立 。 该区人鱼俑A、B两型都有 , 形制上和河北、山西地区的人鱼俑也有相似之处 , 人鱼俑年代上以初唐时期最多 , 也有中唐时期的 , 因此朝阳地区虽然较为偏远 , 但人鱼俑类型和流行时间和北方山西、河北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 , 总的来看 , 北方地区的人鱼俑不仅分布密集 , 使用上也具有相当的统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