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三 )


墓葬|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本文图片

图三 人鱼俑出土地区分布图
1.北京 2.长治、襄垣 5.文安 6.朝阳 7.安阳 13.元氏县 14.南和 19.定县21.太原 23.安国 24.南吕固 25.献县 26.无锡 27.天津 28.漳浦 29.南京31.福州 32.蔡庄 33.景德镇 34.邛崃 35.进贤 36.彭泽 37.洋县 39.绵阳40.云和 41.罗田
(注:图中标号与前文表一墓葬编号一致 , 地区相同的墓葬标注表中首次出现的编号)
和北方相比 , 南方的人鱼俑分布特征则是总体分散 , 局部集中 , 总的来看南方人鱼俑散布于南方各地 , 而局部地区又有明显集中 , 如东南地区的江苏 , 西南地区的四川 。 这种分布当有不少可以讨论之处 。 第一 , 五代时期 , 江苏是人鱼俑使用的重要地区之一 , 这种现象应和南唐政权有密切关系 , 江苏大部分地区在五代属南唐 , 南唐建国时吸收借鉴了不少唐代制度和文化 , 这可能是人鱼俑在南方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 第二 , 五代时期南方出土人鱼俑的墓葬的墓主地位大都很高 , 如南唐国主、闽国王室等 , 可见此时人鱼俑应是南方地区上层人士常用的一种随葬品 。 而在五代之前 , 江苏无锡唐墓和福建漳浦刘坂乡唐墓就出土过人鱼俑 , 唐代人鱼俑主要分布于北方 , 因此这两座南方墓葬出土人鱼俑是较为特殊的 , 且刘坂乡唐墓的人鱼俑属B型 , 南方地区的人鱼俑也只有B型 , 在人鱼俑类型上也是一致的 。 由此可见 , 江苏、福建地区在唐代就已有使用人鱼俑随葬的现象 , 因而东南地区在人鱼俑葬俗上可能有着一定的文化共通性和较为连续的文化渊源 , 这可能也是东南地区人鱼俑分布较为密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 第三 , 两宋时人鱼俑集中于江西、四川两地则应和道教关系密切 , 下文将有论述 。 而陕西洋县南宋墓出土的人鱼俑为当时唯一一个北方地区人鱼俑 , 洋县位于陕西西南部 , 隶属汉中 , 汉中为道教起源发展的重要地区 , 也是通向巴蜀之地的重要门户 , 和四川联系紧密 , 因此该人鱼俑可能和道教有一定关系 , 也不排除四川地区的影响 。
四、人鱼俑内涵试探
人鱼俑形制独特 , 是唐宋时期的一种镇墓神怪俑 , 在出土人鱼俑的墓葬中 , 大多还有其他镇墓神怪俑 , 不少即位于人鱼俑附近 , 这些神怪俑共同在墓中起着镇墓辟邪、吉祥压胜之类的作用 。 不过虽然唐宋时期的人鱼俑性质上均属于神怪俑 , 但背后的内涵体现是有所区别的 。
唐代墓葬中随葬陶俑盛行 , 《新唐书·唐绍传》中唐绍曾上书道:“比群臣务厚葬 , 以俑人象骖眩耀相矜 , 下逮众庶 , 流宕成俗 。 ”[46]可见无论是官员大臣还是平民百姓 , 都热衷于在墓中随葬陶俑 , 而唐代镇墓神煞、地理风水之说大为流行 , 对葬俗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新唐书·艺文志》中记录:“右五行类六十家 , 一百六十部 , 六百四十七卷 。 ”[47]而其中和丧葬直接有关的书目就多达几十卷 , 如《葬经》《葬书地脉经》《墓书五阴经》等[48] 。 在这类背景下 , 唐代不仅陶俑发展迅速 , 镇墓俑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 唐代的镇墓俑已形成一个统一度很高的体系 , 以两件镇墓武士俑配两件蹲踞状镇墓兽最为常见 , 同时还见有人鱼俑、双人首蛇身俑、十二生肖俑等神怪俑 。 唐代出土人鱼俑墓葬的墓主大多有一定的身份或地位 , 身份较高的有五品以上官吏 , 较低的也大都为中下级官吏 , 至于五代 , 墓主身份更加显贵 , 像南唐皇帝、闽国王室等 , 可见这一时期人鱼俑的使用更有讲究 。 总的来看 , 唐和五代 , 墓主身份差距虽较大 , 但大都为官员 , 基本都是具有一定地位或身份之人 。 而这一时期人鱼俑形制的统一程度也很高 , 唐代人鱼俑中 , A型人鱼俑前文已经提及 , 造型统一 , B型以Ba型为主 , 五代人鱼俑以南唐二陵为代表 , 虽然出土B型种类多 , 但除了面部朝向不同外 , 整体造型、身体特征等基本相同(图二︰1、3) 。 所以唐和五代 , 人鱼俑葬俗不仅是镇墓神煞、地理风水等思想的表现 , 俑造型较高的统一性、所属墓主有一定身份等又在一定程度表明人鱼俑使用的特殊性 , 也是当时丧葬礼制的一种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