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丁子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内容提要:人首鱼身俑是唐宋墓葬中时有出土的一种镇墓神怪俑 , 唐代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 , 五代两宋时多见于南方 , 分布和使用有着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 其内涵在唐宋时期亦有不同 。 在唐和五代 , 它是镇墓压胜、丧葬礼制的一种表现 , 而在两宋时 , 则和道教思想关系密切 。
关键词:人首鱼身俑 镇墓神怪俑 丧葬礼制 道教
人首鱼身俑是唐宋墓葬中时有出土的一种随葬器物 , 它们造型独特 , 形制多样 , 置于墓中有着独特的意义 , 为行文简洁 , 以下简称为人鱼俑 。 目前学界对其已有不少研究 , 如徐苹芳和白彬两位先生主要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 , 前者认为人鱼俑是墓葬中名为“仪鱼”的随葬品[1] , 后者则认为人鱼俑实为道教雷神[2] 。 崔世平则重点论述了人鱼俑的分类和葬俗的传播[3] 。 本文受教于前辈学者的论述 , 结合目前为止已出土的人鱼俑材料 , 拟从类型、时代、地区、内涵几个方面对人鱼俑进行研究分析 , 如有不正 , 恳请诸位师长不吝批评赐教 。
一、人鱼俑分类
目前出土人鱼俑的墓葬 , 笔者共收集有40余座(表一) 。 根据出土的人鱼俑造型 , 本文将人鱼俑分为A、B两型 。
表一 人鱼俑出土信息一览表
墓葬|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本文图片

墓葬|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本文图片

A型:人鱼俑鱼身扁平 , 人脸转向身体左侧 , 鱼尾右摆 , 身体中部弯曲 , 整体轮廓呈“S”形(图一) , 鱼身下多连有底座 , 大都也为“S”形 。 该型不仅造型接近 , 大小上也十分接近 , 俑身长度都在20~22厘米之间 , 高度在8~10厘米之间 。
图一 A型人鱼俑
1.天津军粮城唐墓 2.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M1︰20)
B型:该型人鱼俑数量较多 , 约占人鱼俑总数的四分之三 。 鱼身笔直 , 无弯曲现象 , 头尾偶有上翘 , 轮廓总体呈直线形 。 身体部位上 , 除了常见的鱼鳞、鱼鳍外 , 还出现有足、角等 。 B型人鱼俑种类较多 , 根据人面部朝向可分为Ba、Bb、Bc三小型 。 大小差距也较大 , 大的人鱼俑长30、高13厘米 , 小的仅长13、高4.8厘米 , 多数长度集中于15~27厘米 , 高度在7~13厘米 。
Ba型:该型人鱼俑脸部均朝上或微向上(图二︰1) , 多有鱼鳞和鱼鳍 , 在B型中数量最多 。
墓葬|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本文图片

墓葬|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本文图片

图二 B型人鱼俑
1.李璟墓南Ⅱ︰81(Ba型) 2.江苏蔡庄(Bb型) 3.李昪墓南Ⅰ︰189(Bc型)4.江西彭泽墓(Bc型)
Bb型:该型人鱼俑脸部均向下或微向下(图二︰2) , 身体部位上除了常见的鱼鳍鱼鳞外 , 目前有角的人鱼俑也仅见于此型 , 即太原金胜村唐墓出土人鱼俑 。
Bc型:该型人鱼俑脸部均向前(图二︰3、4) , 该型另一重要特征在于其鱼身前部多设有足部 , 像范澄墓人鱼俑鱼身下有双足 , 而李昪墓和江西彭泽墓人鱼俑则是以鳍为足 , 双鳍突出于身体两侧并支撑于地面 。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一件人鱼俑 , 长22厘米 , 脸转向身体右侧 。 目前为孤例 , 且这件人鱼俑为征集品 , 具体的背景信息亦缺乏 , 故本文未加分型 , 将其列入特例 , 亦未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