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发|“松江清远”,看程十发收藏的明代山水画作( 三 )


文徵明 岩壑蓬莱图(上海中国画院藏)
程十发|“松江清远”,看程十发收藏的明代山水画作
本文图片

文徵明 岩壑蓬莱图(上海中国画院藏)
此图千岩万壑 , 瀑布千迥百转奔泻直下 , 涧底草亭倚松临流 , 其内高士雅集 , 清兴不尽;对岸一士匆匆赴会 , 人物呼应 , 山水顾盼 , 现出无限生机 。 竖长幅山水最难布局 , 其一山一木一水一景皆需兼顾得当 , 以游丝描之云烟着淡赭贯穿全图 , 愈显山高;涓涓细流汇成暗涛江涌 , 水漾波折 , 筋骨老到 。 山水小青绿设色 , 雅淡可人 , 笔墨精严 , 一丝不苟 。
唐寅 红桥看花图(上海中国画院藏)
程十发|“松江清远”,看程十发收藏的明代山水画作
本文图片

唐寅 红桥看花图(上海中国画院藏)
此轴全景式构图 , 笔力精劲 , 敷色淡逸 。 唐寅作品往往构思藉巧 , 人景并重 , 景象紧扣题意 , 很少累赘多余之物 。 其“两段式”前后布局 , 勾皴奇峭的近处山石 , 擦染粗简的远方峰峦 。 画面中规中矩的远山近水及平和宁静的山居意境 , 仍神追元末文人画笔意和传统 。
轴左有程十发题跋 。 此图曾在卞永誉《式古堂书画彙考》著录 , 旧题为《红杏仙馆图》 。
风物闲美
曾鲸一路的“墨骨法” , 既吸收了西洋光影素描之透视 , 也将传统笔墨融于写实造型中 , 人物颜面多加渲染 , 加强了表现力 , 其“波臣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 早年程十发也以“步鲸楼”为斋号以自勉 , 他认为曾鲸的人物画 , 主要是在民族传统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 , 人物形象经过概括、取舍、集中、夸大、传神 。 作为职业画家 , 曾鲸出色的写真技巧 , 也引起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画家们的注意和尊崇 , 常与之联袂合写 , 或补一石 , 或置一景 , 可见当年交游之盛 。
曾鲸 张翀 陈玉璞像(上海中国画院藏)卷轴
程十发|“松江清远”,看程十发收藏的明代山水画作
本文图片

曾鲸 张翀 陈玉璞像(上海中国画院藏) 卷轴 绢本设色 纵三八厘米 横一六七·五厘米
程十发|“松江清远”,看程十发收藏的明代山水画作
本文图片

曾鲸 张翀 陈玉璞像卷轴(局部) 上海中国画院藏
旱石以宋人北派之刀切斧劈法绘成 , 因此类岩石大多生于泥中 , 故裸露于坡上的 , 皆已风化 , 产生肌理 , 较水石更显沧桑厚重之味 。 以不同皴法表达不同类型石种 , 虽为细处 , 足见作者对自然景物了然于心 , 胸有成竹 。 蒲草长于石畔 , 似棕榈;旁生丛丛麦冬 , 丝丝入画 , 以园林中常见的绿植点缀画面 , 即使细若芥子 , 也可见古人所谓的“经营位置”确实会为作品凭添无限生机和雅趣 。
程十发|“松江清远”,看程十发收藏的明代山水画作
本文图片

曾鲸 张翀 陈玉璞像卷轴(局部) 上海中国画院藏
此处描绘陈玉璞栖坐于湖石之上 , 神态恬然自得 。 开像趋真 , 颌须笑眼 , 肤色润泽;人物衣着淡雅 , 敷色与石皮相得益彰 , 可见文人怡情抒意之写照 。 太湖石空灵怪奇的造型 , 兼具瘦、漏、皱、透的传统美德 , 历来为士大夫文人所喜爱 。 又因自然形成时湖水冲击所遗存下的孔洞 , 故自成一格 。 此庞然巨石将画家心目中完美的湖石形象描绘于纸上 , 老辣刚健的轮廓 , 淡墨平涂后略微分染几次 , 是为石骨与石筋;淡雅的墨色也使湖石温润如玉的细腻感及“灰白皮”的水蚀感恰当地被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