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红星书评│事件与时间中的《吾儿吾女》—基于齐泽克的哲学解读与王安忆的文学理论

事件与时间中的《吾儿吾女》——基于齐泽克的哲学解读与王安忆的文学理论
文|庞惊涛
“在循环结构中 , 若干事件互为因果 。 ”
斯洛文尼亚作家、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在他的代表作《事件》中 , 为我们探讨了“事件”一词的概念 , 并以深入浅出的平易文字阐释了与“事件”相关的义理 。 鉴于他身上已有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和“黑格尔式的思想家”这两个耀眼的光环 , 他关于“事件”的阐释正在被广泛接受并援用 , 文学批评家用来作为小说中“事件”逻辑存在的理论依据也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了——因为大多数的小说都会安排至少一个事件 。
“时间对我们来说始终是个压力 , 当头和尾都决定了的时候 , 中间如何度过 , 是我们一直要处理的事情 。 ”在事件之外 , 作家王安忆则将小说创作的难点聚焦在“对时间的处理”上 。 她在《小说课堂》里 , 用了很多案例 , 来分析小说中的时间处理艺术 。
在齐泽克的哲学解读和王安忆的文学理论里 , “事件”和“时间”这两个音同却义别的词 , 各自指向了小说创作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方法论 。 小说创作语境虽别 , 然而中西思想却完全可以汇通 , 齐泽克的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课堂和王安忆的复旦大学小说课堂借助于这种汇通 , 完成了对世界范围内的小说创作者的跨文化启发 。
女作家袁远的长篇小说《吾儿吾女》以“小升初”政策调整这一“事件”为引子 , 带出了多个家庭在这一事件中的情绪和反应 , 平静而稳定的生活被打破 , 层出不穷、一环套一环的大小“事件” , 在小说的时间线里循环而生 , 父母和孩子如何在矛盾里逐渐和解?“小升初”如何深刻影响中国的家庭生态?袁远精心设置了多个交错起伏的事件 , 并在小说的时间线里 , 一一揭开“天下父母”身心里隐秘的痛与爱 。
似乎是巧合 , 也似乎是必然 , 袁远在《天下父母》的写作里 , 汲取了齐泽克关于“事件”的哲学解读营养 , 也遵从了王安忆关于“时间”处理艺术的文学理论 。 她以至轻至缓笔法写出了“天下父母”、“吾儿吾女”这个至难至重的主题 , 也以极精极巧架构完成了极繁极乱的事件铺陈与时间处理 , 使得她的小说创作更臻于主题的统一美和结构的成熟美 。
王安忆|红星书评│事件与时间中的《吾儿吾女》—基于齐泽克的哲学解读与王安忆的文学理论
文章图片

对事件与时间处理的敏感性
对小说空间和时间中事件处理的敏感性 , 在袁远早期的中短篇小说里就有所体现 。
中篇小说《一墙之隔》的空间围绕城市展开 , 时间大多发生在幽暗的夜间 , 而事件呢 , 正是一场事先不会张扬的抢劫 。 在这篇作品里 , 袁远写到了一个相貌英俊的抢劫者、一个失意的海归、海归的“悄悄变质”的女友、一个身兼美容师与雪茄小贩二重身份的女子 , 他们的生活在多个空间点上重叠、交叉 , 在多个时间段上同时游弋 , 他们是熟人、恋人、室友 , 彼此却并不知晓对方内心的底牌 , 更无人知晓命运的底牌 。
这大约是袁远第一次成熟地架构事件和时间这两个小说最为重要的元素 。 但主题和笔法却不像是女性的 , 反而充满了男性的锋利和力量感 。 在创作谈里 , 袁远坦承:在过去的小说里 , 我尽力去写过人性中明暗交错的东西 , 去触碰过复杂的内心图景 , 以及被神秘力量暗中推动的命运 。 在这篇小说里 , 神秘力量也推动人与人的关系 。 人与人是相连的 , 也是相隔的 。 正因为相隔 , 所以人心打开缝隙的一刹那 , 是如此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