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个盗墓高手的传奇人生 改邪归正, 发掘保护了两世界瞩目的国宝





长沙!一个盗墓高手的传奇人生 改邪归正, 发掘保护了两世界瞩目的国宝
文章插图

纸张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记录在甲骨、青铜器、竹木简牍以及丝帛之上,使得文明得以记载、传播和传承。
不过,甲骨文和铜器铭文只相当于文书记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书史是从简帛古书开始的。
可惜的是,丝帛易朽,难于保存,对近代人而已,古代帛书只活在传说里。
话说,长沙人管挖掘和搬运泥土为生的农民叫“土夫子”。




长沙!一个盗墓高手的传奇人生 改邪归正, 发掘保护了两世界瞩目的国宝
文章插图

考古学家商承祚在《长沙发掘小记》中写,“解放前,长沙盗墓甚炽”,长沙古墓葬“经土夫子盗掘,破坏无法统计”。
民国盗墓猖獗的原因,学者倪方六在《民国盗墓史》一书中分析说,一是军阀混战的乱世,二是外国势力的侵入,“国际买家的出现,让民国时期‘产、供、销’一条龙的盗墓产业链初步成形。”
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熊传薪说,湖南的楚墓和汉墓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长沙是楚国时期的“东南之会”,而作为西汉时期的诸侯国,长沙国历时两百余年,王公大臣的墓陵一直为后世盗墓贼所惦记。
熊传薪坦承,自己在近50年的考古工作中,亲自参与发掘的古墓就有两千多座,只是“大部分古墓都被盗过,可以说是十墓九空。”
民国时期的盗墓,以长江为界,分南北两派。
北派有辽沈帮、洹洛帮、关中帮等,常用工具为“洛阳铲”;南派包括长沙帮、江宁帮、岭南帮等,常用工具是短柄狙。




长沙!一个盗墓高手的传奇人生 改邪归正, 发掘保护了两世界瞩目的国宝
文章插图

而南派中又以长沙土夫子的盗艺最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熊传薪赞叹说:“这些人对墓边泥土的辨别很有能力,可以根据颜色判断墓葬的年代。”
长沙土夫子名声最响的是任全生。
任全生身高体健,手臂长,猿伏蛇行,如履平地,而且看墓穴眼力忒准。
任全生自称看墓有“望、问、闻、切”四字要诀。
“望”即看风水,谙熟风水先生那一套,所判断的风水宝地既与风水先生一致,则一挖一个准。
“问”即是嘴勤,到处询问各地出过的历史名人,断定四古墓的价值。
“闻”最见功夫,通过取墓葬区的泥土放在鼻下嗅,根据气味辨别墓葬大体年代。
“切”是指定位打洞方向,以最短距离进入棺椁,以及如何取出墓内文物。
考古学者吴铭生称,他本人亲眼见识过土夫子根据地表样土判断是否存在古墓,并从填土的特殊识别古墓的深浅及时代,“这种预测令人难以置信,他们被尊称为土专家。”
任全生在盗墓生涯中所做最轰动考古界的一件事,是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的一座古墓上,当头凿穿了8米多深的封土和木棺椁层,从容窃走了价值连城的楚帛书。
【 长沙!一个盗墓高手的传奇人生 改邪归正, 发掘保护了两世界瞩目的国宝】子弹库,位于长沙识字岭与左家公山之间,建于民国初期,由数十栋砖筑平房组成的仓库,用于保存军火。
任全生回忆,盗帛书事件发生在1942年9月的某天。
那时的长沙,经历过两次日军进攻和劫掠,市井萧条,民不聊生。
行动那天晚上,他带着同行李光远、苏春兴、胡德兴三人潜至古墓,用十五米长的探针凿穿了封土和木棺椁层。
木棺椁层被凿穿的那一刻,刺鼻的硫磺味气体喷泄而出,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