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悬泉置遗址中,竟筛出一份帛书,它竟是古人最早的一份手写书信

在甘肃省悬泉置遗址中 , 考古专家们用筛子筛出了一件重要的文物 , 它是一份帛书 , 并且也是古人最早的一份手写书信 。 考古专家们通过细致的研究 , 意外的还原了古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封出土的私人帛书内容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 , 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帛书|悬泉置遗址中,竟筛出一份帛书,它竟是古人最早的一份手写书信
本文图片

1987年时 , 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接到上级指令 , 在甘肃省敦煌市安敦公路甜水井附近 , 展开了一项地毯式的考古发掘行动 , 并在行动之中发现一处庞大的汉代遗址 , 被称为是“悬泉置遗址” 。
帛书|悬泉置遗址中,竟筛出一份帛书,它竟是古人最早的一份手写书信
本文图片

至1990年 , 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 , 正式对悬泉置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 , 从中发掘出土文物逾30000多件 , 其中包括15000枚竹简以及17650件各类实物 , 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汉代文物资料研究宝库 。 与此同时 , 悬泉置遗址地理位置独特 , 正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 因此它也被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 , 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考古发掘活动并非易事 , 考古专家们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 , 而且也要有一定的耐心与责任感 , 否则很容易就会与珍贵文物失之交臂 。 在对悬泉置遗址文物进行发掘时 , 考古专家们利用最新的发掘技术 , 一点一点的对文物进行剥离 , 令原本埋于土中的珍贵对象重见天日 。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 , 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文物30000多件 , 每一件文物都需要进行人工清理 , 诸位考古专家们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
帛书|悬泉置遗址中,竟筛出一份帛书,它竟是古人最早的一份手写书信
本文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当文物发掘工作告一段落后 , 所有埋葬过文物的土壤 , 也都会被集中收集在一起 , 进行一次强有力的筛查活动 , 文物界将其称为是“筛土” 。 每一次考古活动中的筛土 , 都能有更新的发现 , 因为土中细小的物件 , 往往会被考古人员们忽视 , 而这些细小的物件 , 也许蕴藏着许多有用的信息 。 果不其然 , 考古专家们在对悬泉置遗址土壤进行筛查时 , 意外地发现了一份折叠成小块的帛书 。
帛书|悬泉置遗址中,竟筛出一份帛书,它竟是古人最早的一份手写书信
本文图片

这份帛书为汉代时期常见的素帛 , 折叠方式为先横二折再纵三折 , 由于其折叠程度太过紧密 , 导致素帛上的字迹反印明显 。 考古专家们利用先进手段 , 将这块帛书小心翼翼地打开 , 发现其上字迹清晰规整 , 为隶书写就 。 素帛上的文字 , 共有10行 , 每行字迹不等 , 多则44字 , 少则6字 , 只有最后一行是草隶体书法 。 据专家称 , 通过对该素帛上的文字解读 , 可以清楚地发现 , 它是一封私人书信 , 是一位名字叫作“元”的边戍士兵写给好友“子方”的信 。 不过从其折叠情况与夹带方式来看 , 这封信很可能并未到达目的地 , 而是在运送过程中丢失于悬泉置附近 。
帛书|悬泉置遗址中,竟筛出一份帛书,它竟是古人最早的一份手写书信
本文图片

此时一个问题接踵而至 , 这封出土的私人信件 , 其中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信中主要阐述了三件事 , 下面我们来一一说明 。
第一件事:“会元当从屯敦煌 , 乏沓(鞜) , 子方所知也 。 元不自外 , 愿子方幸为元买沓(鞜)一两 , 绢韦 , 长尺二寸;笔五枚 , 善者 , 元幸甚 。 钱请以便属舍 , 不敢负 。 愿子方幸留意 , 沓(鞜)欲得其厚可以步行者 。 子方知元数烦扰 , 难为沓(鞜) 。 幸甚!幸甚!” 。 大致意思为:元表明了自己在敦煌从军的身份 , 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 , 因此嘱托子方帮自己购置一种名为“沓”的鞋子 , 因为敦煌本地不产这种鞋 , 并且还有长一尺二寸的绢匹以及五支毛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