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一个落魄帝王,却左右了中日韩一千年的审美( 二 )



瓷器是宋朝辉煌美术工艺的一张名片,为历朝所不及。
宋朝有五大名窑,按照名贵程度,分别是:汝、官、哥、钧、定。
也就是说,“宋窑有五,汝窑为魁”。
明清时期,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




中日韩$一个落魄帝王,却左右了中日韩一千年的审美
文章插图

天青是汝窑最为醉人的颜色。
传说宋徽宗午憩做了这样一个梦:雨后天晴,玄光未现,天青色显,美得心惊。
他醒来便写下了“雨过天青云破处”,并下令工匠们烧制如此瓷器,“这般颜色做将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没错,这一句,方文山曾表示,原本就是为汝窑而作的。
面对汝窑,蒋勋感叹:
水仙盆,做到那么素,雾面、亮都不亮,却很美,没有一点花边,没一点火气,完全不表现。




中日韩$一个落魄帝王,却左右了中日韩一千年的审美
文章插图

是的,不表现就是徽宗的要旨。
宋瓷成器之后,浑然天成、毫无人工雕琢之感,呈现的是一种自然天成的美学。
它静谧含蓄的天青色,平淡素雅的造型,以及温润细腻的质感,将鉴赏者带进了道家“归真返璞”“道法自然”的哲学境界。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
《庄子》亦云:“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徽宗吸取道家精华,摒弃唐朝器物繁复的色彩及纹饰,回归“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纯粹。
古瓷之美,至此为最。
此后,虽然元青花、明清瓷器,在技术上更上层楼,但艺术审美的巅峰,却留在了宋朝。
无论是“浓妆重彩”的唐瓷,还是“错采镂金”的明清瓷,都难敌“初发芙蓉”的宋瓷的自然雅致。




中日韩$一个落魄帝王,却左右了中日韩一千年的审美
文章插图

而宋瓷能有如此水平,得益于宋徽宗的严苛审美。
据说,当时烧制的瓷器都要给徽宗过目,如果质量不过关,便当场摔碎,重新烧制。
正因为宋徽宗毫不让步的审美坚持,使得工匠们精益求精,将宋朝瓷器提升到了“千古绝唱”的高度。
也正因为宋徽宗如此严苛的态度,使得现存的传世北宋汝瓷,才不过区区89件。
三、 宋书
对于全才,宋代文人们总有一种天然的向往。表现在艺术上,就是诗书画三绝。
自唐以来,精通其中两项的大有人在,如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黄庭坚以及米芾。
不过,同时精通三种艺术的,并不多见。
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这样一个为数不多的例子。另一个,便是宋徽宗。
李煜,是宋徽宗的偶像。
因他俩极度相似的艺术造诣、人生命运,以及徽宗降生前父亲宋神宗的梦境,民间一度有传徽宗是李煜转世之说。
李煜曾自创一种名为“金错刀”的颤笔书法,“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如穷谷道人、酸寒书生”。




中日韩$一个落魄帝王,却左右了中日韩一千年的审美
文章插图

徽宗本人多才多艺,他能用绝大部分字体书写,存世作品中有草书、行书和楷书,有十几种字体誊写的经文。
然而,如李煜一样,真正让徽宗成为书法大家的,不是他的多才多艺,而是他的创新。
21岁那年,宋徽宗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字体,人称“瘦金体”。
瘦金体,与宋瓷的含蓄不同,它大开大合,它美得露骨。
东汉时期书法家蔡邕曾在《九势》提到,书法,要“藏头护尾,力在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