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裳$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六 )


许寿裳$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文章插图

鲁迅之子周海婴晚年《死》中的第六、七条遗嘱表面看是给许广平和儿子,实际上却更像他写给天下人的:“六、别人允许给你的事物,不要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不和他接近。”而这两句话若进一步解读便是:六,不要对自己、他人、世界抱任何期待;七,远离伪善、道德绑架、假宽容的人。没错,遗嘱的最后一条,实际是鲁迅在骂人,他在间接骂这个世界伪善、道德绑架、假宽容的人。遗言都如此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的,整个中国必定只有被称作“民族魂”的鲁迅了。鲁迅死后,被安葬在了上海万国公墓。葬礼的那几天,上海有数万人自发前往万国殡仪馆瞻仰鲁迅遗容、送葬。
许寿裳$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文章插图

鲁迅葬礼关于鲁迅的葬礼,后来的叶圣陶曾在《相濡以沫》一文中写道:“一个个自动组合的队伍,擎起写着标语的旗子或者横幅,唱着当时流行的抗敌歌曲或者临时急就的歌曲,从上海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墓地,大家动手铲土,把盖上‘民族魂’的旗的鲁迅先生的棺材埋妥。这样的事,上海从未有过,全中国从未有过了。”“四面八方汇入的民众”、“标语”、“抗战歌曲”、“铁锹铲土”、“旗子”,这些元素无疑让鲁迅的葬礼充满了战斗性。这样的葬礼,大概是最符合鲁迅之脾性了。林语堂在《鲁迅之死》的悼文中曾这样评价鲁迅:“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林语堂的言外之意是:鲁迅实际并非文人,而是一个为国家、民族而斗的战士!
【 许寿裳$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许寿裳$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文章插图

鲁迅死后的面模在这篇悼文的末尾,林语堂叹道:“(他)呵的一声狂笑,复持宝剑,以刺世人。火发不已,叹兴不已,于是鲁迅肠伤,胃伤,肝伤,肺伤,血管伤,而鲁迅不起,呜呼,鲁迅以是不起。”林语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与其说鲁迅是病死的,当不如说“他是战死的”!因为,他之真正的死因,便是战斗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