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清华曾国藩”冯友兰:作为一代大师,为何胡适、钱钟书不待见他

民国时期的哲学大师冯友兰,在哲学上的声望甚高,不仅是在中国,很多西方国家都非常认可他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人无完人”,虽然冯友兰的学术声誉受到大家的赞扬,但是他过于圆滑的为人处世之道却受到当时很多文人的批评和痛骂,并不招人待见。




清华!“清华曾国藩”冯友兰:作为一代大师,为何胡适、钱钟书不待见他
文章插图

混乱的年代里,当时一群有思想的人想要从发达的西方国家寻找治国的方法。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冯友兰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也孤身西去寻求哲学的真经。学成归来后他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用自己学到的西方哲学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源远流长,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用独特的方法去诠释中国哲学,他使复杂深奥的哲学观点变得简单易懂,突出了中国哲学独特的魅力。之后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写出了《中国哲学史》一书,让中国哲学走向了世界。《中国哲学史》一经问世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立刻成为哲学之路上一本无法绕过的巨作。可以说这本书是中国哲学体系里一块坚实的基石,而冯友兰毋庸置疑就是中国哲学界的泰斗。




清华!“清华曾国藩”冯友兰:作为一代大师,为何胡适、钱钟书不待见他
文章插图

按理说这样一位泰斗应该是人们争相夸赞的大师,可是事实上当时很多文人都对冯友兰嗤之以鼻。比如说对谁都温文尔雅的胡适就非常不待见他,痛骂冯友兰愚蠢至极,给文人丢脸。冯友兰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让大家选择忽视他的学术成就而反过来指责他呢?冯友兰在清华大学教书的时候,清华大学学生曾经发起过“驱罗运动”,就是要赶走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就连和罗校长亲近的教师们也都被统统赶走了。冯友兰当时与罗校长相交甚密,却是驱罗运动中唯一没有被赶走的亲信。这其中的原因倒是值得玩味,从那以后冯友兰就被学生们嘲讽为“清华曾国藩”。




清华!“清华曾国藩”冯友兰:作为一代大师,为何胡适、钱钟书不待见他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冯友兰曾经因为思想上的错误而被逮捕过。正当人们都以为他会誓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时候,他却安然无恙地被放了出来,还受到了领导亲自款待。被放出来以后立刻成了一名御用文人,简单来说就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专用文人。很显然他向当时统治者做了妥协,当然这是用自己的名声作为代价换来的“荣誉”。不仅如此,在建国之后的风起云涌之中,冯友兰为了在乱世之中全身而退,早早地登报“反省”自己的错误。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把自己过去的所有成就全盘否定,说自己过去的作品丝毫没有价值,完全是错误的,把过去的功过是非撇得干干净净的。




清华!“清华曾国藩”冯友兰:作为一代大师,为何胡适、钱钟书不待见他
文章插图

冯友兰每次遇到事情变脸比翻书还快,一些有风骨的文人越来越看不起他的所作所为。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叫做“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或许冯友兰就是一个没有牢记自己初心的人,他在权利边缘迷失了自己。我们也许不能批判冯友兰在政治上的善变,他的所作所为或许只是为了独善其身,在乱世之中全身而退。有人愿意舍生取义,有的人只想保全自己,是要鱼还是熊掌,每个人的心里自有答案。




清华!“清华曾国藩”冯友兰:作为一代大师,为何胡适、钱钟书不待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