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韦伯|没有风浪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随着元宵节的过去 , 春节已经来到了尾声 。 疫情仍然肆虐 , 对不少人来说 , 刚刚过去的又是一个「就地过节」的年 。
回头看 , 刘擎在2018年的西方思想年度综述里总结的那句 , 「我们正在进入『混沌成为新常态』的时期」 , 反倒成为了现下某种程度的预言 。
每逢过年 , 混沌与撕扯便更直观一些 。 不论是否回家 , 人们夹在家乡和城市之间 , 有种微妙的迷茫 , 仿佛穿梭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 在家乡 , 大家基本都稳定了下来 , 「同辈压力」并不减少;而在城市 , 自由依旧 , 前进的风险却提升了 , 探求爱好、转换跑道的代价也在增高 。
马克思·韦伯|没有风浪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本文图片

《未生》
机会看似多元 , 但随着不确定性的增高 , 可供我们选择的路径却越来越窄 。 很多时候 , 我们都在寻找一条最为稳妥的道路 , 在行动之前计算得失 , 害怕稍不留神就会失败 。
诗人里尔克曾说 , 「经历充满难题的生活 , 也许有一天 , 不知不觉 , 你将渐渐活出写满答案的人生」 。
美好的未来像是绿洲 , 在找到它之前 , 要先越过莽莽黄沙 。 但最让人担忧的情况是 , 我们始终在逃离和追寻 , 却不知道自己将去往何处 。
01.
生活处处困惑 , 没人知道标准答案在哪
比起螺丝钉 , 有时我们可能更像一个陀螺 , 总是在原地打转 , 停不下来 。
工作与学习难以带来足够的意义感 , 容易感到厌倦 , 想要换一种生活方式 , 却也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不确定性伴随着当下的生活 , 越是不确定 , 我们就越焦急 , 行动慌张 , 想要赶紧离开 。
社会学家项飙将这种状态描述为「悬浮」 , 人们永远处在一种否定的状态下 , 否定自己行为的意义 , 「什么东西是他满意的 , 他并不清楚 , 他只知道要摆脱现在 。 但要奔向哪里?不知道」 。
这几乎会必然地导致焦虑 , 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 即使在新的行业、新的地方 , 旧有困惑仍会不断重复 。 我们本能地知道自己不快乐 , 却找不到什么有效的应对方式 。
在项飙看来 , 「悬浮」的一个本质特征 , 就是对当下的悬置 。 人们不直接面对当下 , 总是想要迈向未来 , 「当下存在的意义 , 不过是他迈向未来的一个台阶 , 所以你越快跨越过这个当下越好」 。
可是 , 逃离当下并不能将我们引向更好的未来 , 只是添加了更多的困惑——在试错成本高昂的当下 , 我们如何找到一个想要努力的方向呢?如果已经找到 , 又要如何面对一脚踏空的风险 , 向前走去?
马克思·韦伯|没有风浪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本文图片

《驾驶我的车》
刘擎在《2000年以来的西方》中说 , 「最令人惶恐的处境并非动荡与纷争本身 , 而是深陷其中却无从辨识、无力把握 , 于是茫然失措 。 认知坐标的迷失、判断依据的错乱 , 或许是时代肖像的侧影」 。
这种情况下 , 稳定似乎成为更好的生活状态 , 起码它能够为生活提供确切的安全感 , 而去费尽力气找到一个目标 , 或者追求个人的爱好与梦想 , 都显得不切实际 。
但是 , 被安排好的路径看起来固然简单直接 , 却也一眼望到头 。 如果我们就此止步 , 将永远无法排解迷茫 , 也无法触碰到人生的另一种宽度 。
更多时候我们的内心煎熬 , 忍不住仍然对于某些东西有所期盼 , 它可能是某类梦想 , 某个难以抵达的远方 , 或者某种看似简单微小的改变 , 只是囿于现实情况的复杂 , 想象中后果的难以承担 , 而不敢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