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中国情诗排行榜( 六 )


苏轼去世后,李之仪写挽词,第一句就是“从来忧患许追随”。
李之仪果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生三次仕途挫折,两次被投入狱。这些经历,简直比苏轼还惨。但他的心态,也像苏轼一样豁达。
评论家说李之仪的词,很隽美俏丽,另具一个独特的风调。他的这首《卜算子》,写得极质朴精美,是《古诗十九首》真挚爱情诗在千年后的再现,十分感人。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前面那些唯美的情诗,十之八九都是大老爷们写出来的。这么一说,就能感觉到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的可贵了。
她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爱情诗人。作为女人,她抒写自己的爱情体验,比起男性作家写怨妇诗、闺阁诗显然成功得多。她的笔触抵达了更深层次的女性内心世界,如此纤细的情感把握,是以往的男性作家完全做不到的。
明代大才子杨慎说,读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才知道高则诚、关汉卿这些大咖,原来都是东施效颦罢了。
李清照年少成名,17岁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情深。这首词写于婚后不久,表达与丈夫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尽管有离别之苦,但读起来还是有少女的闲愁与思念的幸福。
南渡后,丈夫去世,国破家亡,李清照的文字变得那叫一个沉郁伤感,痛入骨髓,连一点儿潜藏的小确幸都看不见了。
爱情,可以说是她的生命全书。
“爱,之于我,不是一饭一蔬,不是肌肤之亲;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一种不老不死的欲望。”或许如此吧。
行行重行行@中国情诗排行榜
文章插图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一起笔,就有千古流传的潜质,当时,元好问(1190年—1257年)才16岁,是一名赶考的少年。
据元好问自述,应试途中,他听到一名捕雁者说,天空中有一对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从天上一头栽下来,殉情而死。
元好问被深深震撼,便买下这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了这阙词。
元好问的牛掰之处在于,你读完会恍惚,他到底在写雁还是在写人?现代词学大师夏承焘解读说,“悲雁即所以悲人。通过雁之同死,为天下痴儿女一哭”。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元曲来自民间,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活泼的风情。
徐再思(约1280年—1330年)这首曲子,竟然把相思病——无形无色无味的玩意儿,写得形象生动,仿佛伸手就能摸到,让人一读就印象深刻。不愧是此中高手。
他在另外一支曲子里还写过一次相思病,竟然把它比作高利贷,这脑洞,服了。他是这样写的: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可惜徐再思的生平事迹不详,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爱吃甜食,竟然自号“甜斋”,真个甜到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