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 , 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 , 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 , 而感到自豪 。
直白地说 , 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
同时 , 也有研究表明 , 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 , 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 ,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 , 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 ”
文章图片
图/电影《狗十三》的最后 , 13岁的女孩终于学会了“懂事” 。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 , 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 , 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 , 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 我拥抱我的敏感 , 而不是逃避它们 。 ”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 , 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 , 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 ,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 , 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 , 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 , 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 , 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 , 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 , 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
因此 , 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
但这是重要的 。 “没有边界的付出 , 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 , 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 明确你的极限 。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 , 为它们创建一个“界限表” , 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 , 尽可能地详细 。
-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 , 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 , 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 , 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 , 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
-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 给自己一点时间 , 回顾自己的“界限表” , 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 , 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你会因此而快乐吗?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 , 再做回应 。
-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 , 那就删除它们 。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 , 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 请记得 , 你是可以离开的 , 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 , 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
文章图片
2)比起照顾他人 , 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 , 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Malgorzata,2018) , 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Lynn,2011) 。 比起照顾他人 , 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
-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 “倾听你的身体 , 看看谁给你能量 , 谁消耗你的能量 , 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 ”
- 对待自己时 , 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 , 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 , 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
- 陶瓷|“妈祖世界·瓷行天下”“1+10个100”传播工程筹备会议在莆田举行
- 字体@“买不到就自己做”,高中生自创“墩式”字体,网友:拿捏到精髓
- 我们的爱$其实,懂得“偷偷发大财”的人,才是真的聪明
- 符号@小学生“天书”聊天走红,全篇没有一个汉字,班主任直言看不懂
- 和田玉籽料|回流 舊藏和田玉籽料“释迦牟尼佛”立像
- 小蛮腰#3种行家眼中的“一眼假”茶,无异于喝脏水,还有不少茶客不知道
- 中国美术馆@李平凡创作及捐赠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开幕,展现“平凡中见不凡”
- 沈老!南京图书馆,有位98岁“扫地僧”
- 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散文典藏”五卷全新上市
- 穿衣搭配|“开工潮”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招工难”?年轻人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