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瓷器中的“白富美”( 二 )
据宋代《见闻录》记载 , 宋仁宗有一天发现张贵妃藏有一件定窑红瓷梅瓶 , 便追问瓷瓶的来历 , 张贵妃答是一位大臣进献给她的 , 仁宗怒斥 , 官僚们行贿是不知廉耻 , 你接受贿赂是贪财好利 , 如此下去国无国法、家无家规 , 你干的是亡国败家的事情 , 说完把瓷器砸个粉碎 。 当时制瓷业十分兴盛 , 全国窑场无数 , 贵妃收件瓷器竟谈得上贪财好利 , 可见定窑红瓷之珍贵 。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 , 也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 , 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 不过定州红瓷传世品罕见 , 至今未见到实物 , 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 。
由于稀有 , 自明代起定瓷精品就是众多藏家追寻的目标 , 其中黑定、紫定更是为收藏家所推崇 。 明曹昭《格古要论》日:“有紫定 , 色紫 。 黑定 , 色黑如漆 。 土俱白 , 其价高于白定 。 ”在日本 , 一件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宋代定窑紫釉描金碗被视为稀世珍宝 。
定窑紫釉描金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花
“汝官哥钧定” , 前四者史上都以釉色等取胜 , 只有定窑是以纹饰见长 , 素有定州花瓷的美称 , 塑贴、刻花、划花、印花、剔花和描金花……既保留有雅致低调的颜色 , 又影影绰绰见莲瓣、对蝶、缠枝菊、海水纹 , 乃至螭龙在天、凤穿牡丹 , 低调中尽显繁华 。
从现存的文物看 , 五代之前的定窑基本属于“光素无纹” , 入宋以后开始重视“纹饰” ,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抵可分三类:一曰“刻花” , 即简单地用竹签刻画一些诸如莲瓣之类的花纹 。 二曰“刻、篦结合” , 即在刻画的同时 , 在器物的内壁上进行“刮饰” , 从而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复线纹理” 。 三曰“印花” , 是陶瓷工匠们借助了以往金银器的“模造技法”与宋代缂丝织品的花卉图案结合 , 形成了凸出繁复的“立体”装饰 , 还制作了不少“花型器” , 是为巅峰之作 。
定窑白釉印花凤凰牡丹菊瓣口盘 国家博物馆藏
定窑器之所以在宋代可以“繁花盛开” , 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 定州当时位于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交界交汇处 , 因此受到了游牧民族的金银器审美范式影响 , 而金银器上很容易做出花瓣型器物 。 自北宋晚期以来定窑持续发展 , 其窑址也靠近金代都城 , 金代的统治者延续了前朝审美 , 非常喜欢定窑 , 也对金银器使用颇多 , 故定窑瓷器在金代更是“繁花盛开” 。
金 定窑白釉花口碗 故宫博物院藏
弃定用汝?
五大名窑中 , “汝窑”与“定窑”在宋代曾经历过一回实实在在的“PK” , 不少史书均有记载 。 比如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有:“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 , 惟用汝器 , 以定器有芒也 。 ”明代黄一正的《事物绀珠》中记载:“宋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 , 遂命汝州造青色 。 ”清代唐铨衡的《文房肆考》中有:“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 , 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 ”
各记载均提及 , 定瓷“不堪用”的原因是“有芒” , 那么 , 这个“芒”到底指的是什么?
陶瓷界普遍认为“芒”是指芒口 , 俗称毛边 , 是指盘、碗在入窑烧制前去掉釉的一圈边口所露的胎骨 。 陶瓷问世以来 , 均为仰烧 , 即去掉底足一圈釉 , 称为涩足 。 从北宋中期开始 , 定窑开始采用覆烧技术 , 扣过来烧 , 这样一来 , 同样的燃料和同样的空间却可以生成出数倍于前的产量 。 但是 , 覆烧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 就是在入窑前需要把口沿上的釉料提前刮掉 , 否则釉会与窑具粘合 , 烧成后无法分开 , 所以成品会露出瓷器本身的胎骨 , 也就是“芒口” 。
- |贾宝国一真一假说瓷器(X95-仿青花人物碗)
- 粉彩|瓷器刨花缸干什么用的
- |铜币中的“三剑客”指的是哪三种钱币它们有没有收藏空间
- 青苔|小鱼中的“大力士”,春季野钓黄尾鲴,调漂得当才能连竿上鱼
- |永乐以质薄如纸的瓷器-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 古董|清三代的古董瓷器咋断代?记住一朵花的变化
- 铜币|大清铜币中的宣统时期的钱币为何收藏空间会比较高
- 珐琅彩|凭啥珐琅彩瓷是清代瓷器中稳稳的“一哥”
- |浅谈职场中的沟通的重要性
- 翡翠|草长燕交飞,树叶是自然中的常见之物,翡翠叶子有什么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