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上海启动10000吨沉箱整体打捞38米长清代古船( 二 )


2021年7月至9月 , 上海市文物局再次组织水下考古专业机构 , 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周围进行了水下调查 , 清理出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60厘米高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瓷器 。 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 , 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沉船|上海启动10000吨沉箱整体打捞38米长清代古船
本文图片

▲古沉船的水下测绘图 。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3 15年后再次整体打捞水下古代沉船
上游新闻采访人员了解到 , 长江口二号古船 , 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后 , 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重大发现 , 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 , 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 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
由于长江口二号古船受水流冲刷严重 , 特别是随着长江口水势流向改变 , 河床由淤积转变为快速下切 , 致使古船加速露出河床表面 , 船体面临严重安全威胁 , 这也给打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
考古人员介绍 , 目前全球水下沉船考古的打捞方式 , 主要有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 , 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 , 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等3种方式 。 为防止长江口二号古船遭到自然与人为破坏 , 专家建议需尽快打捞出水并移入固定场所进行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及展示利用 。
“由于长江口水体浊度极高 , 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 , 平潮工作时间又很短 , 无法完成科学的水下考古测绘、拍照作业 。 同时 , 水下考古和建造围堰所需时间和成本巨大 , 围堰后考古还将长时期阻碍航道 。 因此 , 上海市文物局在听取专家意见 , 评估沉船面临的风险 , 综合分析三种考古和保护方式后 , 决定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 。 ”考古队员介绍 , 整体打捞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 。
确定打捞方式后 , 2021年10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 , 将长江口二号古船列入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 。 这也是时隔15年后 , 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 。
沉船|上海启动10000吨沉箱整体打捞38米长清代古船
本文图片

▲古船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在上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4 用巨型沉箱将古船整体打包
打捞方式确定了 , 打捞方法也至关重要 。 上游新闻采访人员了解到 , 针对长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及古船及其周围环境的特殊性 , 负责此次古船打捞任务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 采用了世界前所未有的创新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 来打捞这艘古代沉船 。
此前 , 上海打捞局已经在今年1月使用该技术完成了海上等比例打捞试验 。 届时 , 将以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巨型“弧形梁” , 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底部形成一个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的的弧形沉箱 , 把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的包裹起来 。 据测算 , 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 , 沉箱总重量将近1万吨 。
“该技术特别结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 , 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 。 同时 , 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 , 真正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 依赖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 , 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 , 保障文物安全 。 ”考古工作人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