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诗说新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诗说新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文图片

文丨王亚楠(方塘智库诗酒文化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 , 拥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 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 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这里写下《黄鹤楼》一诗 , 使它声名大噪 , 引得无数人慕名而来 。
崔颢是唐代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 大约出生于武后长安四年(704) , 在开元十一年(732年)登进士第 。 崔颢享有才名 , 但为人放荡不羁 。 他青年时期喜欢喝酒赌博 , 以貌美为准则选择妻子 , 稍不如自己的意 , 就离弃 , 甚是薄情 。 所以当时人称他“有俊才 , 无士行” 。
崔颢的诗歌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早期与后期截然不同 。 殷璠《河岳英灵集》记载:“颢年少为诗 , 名陷轻薄 。 晚节忽变常体 , 风骨凛然 。 一窥塞垣 , 说尽戎旅 。 ”意思也就是说 , 崔颢年少作诗流于浮艳轻薄 , 后来 , 游历过边塞 , 诗风大振 , 充满慷慨风骨之气 。
崔颢诗歌“忽变常体” , 是从他及第前两年的南游开始的 , 其标志是由汉水行至湖北武昌时创作的《黄鹤楼》诗 。 作者登临黄鹤楼 , 远望家乡汴州 , 感到家乡离自己越来越近 , 思念之情也就越来越浓 , 随即提笔写成了这首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黄鹤楼》 。
“昔日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去 。 这个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 黄鹤远飞再也没有返回到这里 , 千万年以来只有高挂的白云在空中飘飘悠悠 。 汉阳晴川阁的绿树历历可辨 , 更能看得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 夕阳西下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看那暮霭沉沉的江面更使人忧愁 。 ”
诗的前半段抒发了人去楼空的哀叹 , 后半段描写实景 , 落入了浓重的乡愁 。 此诗虽是律诗 , 但诗人却用摇曳生姿的古体入律 , 可以说是律诗的变体 。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这几句诗写的是诗人在楼中的所见所感 。 读罢 , 只觉得其气势直流而下 , 没有一丝的滞碍 , 十分得畅快 。 诗中“黄鹤”虽再三出现 , 我们读之并不觉得其啰嗦重叠 , 而是觉得流畅自然 , 这与诗人运用古体诗的句法有关 , 更与诗人以气贯穿密不可分 。 这四句看似随口说出 , 却豪爽利落 , 显示出了大气磅礴的狂放气质 。 这雄浑连贯的气势 , 令李白读之罢笔 。
后四句“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抒发的主要是浓浓的乡愁 。 “晴川”指的是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历历”是清楚可数的意思;“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 前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 有一种均衡的美感 ,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诗歌中的“鹦鹉洲”即是一地名 , 也是一事典 。 它现地处武汉市汉阳区 。 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 , 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 , 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而得名 。 后来祢衡被黄祖杀害 , 亦葬于洲上 。 一代名士的英姿风采早已被萋萋芳草湮没 , 如今以祢衡为同调的诗人 , 也因为狂放而名陷轻薄 , 登上这黄鹤楼 , 看到那鹦鹉洲 , 诗人怎么不会顿生空茫之感 , 有不如归去之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