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2
四 时 之 序
古人 , 特别是先秦的古人 , 是常把四季叫四时的 。 《论语·阳货篇》里孔子说:“四时行焉 , 百物生焉 , 天何言哉?”《庄子·在宥》里说:“天气不和 , 地气郁结 , 六气不调 , 四时不节 。 ”《中庸·三十章》里说:“辟如四时之错行 , 如日月之代明 。 ”《周易·易传·文言》里说:“与天地合其德 , 与日月合其明 ,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凶 。 ”都是把四季称为四时 。
四季是因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不同而出现的自然现象 , 是人类生存至今不可改变的硬环境 。 古代的人类注意并观察这种现象 , 琢磨地球、太阳、月亮出现在不同位置时带来的四季规律 , 最终形成有差异的历法 , 用来指导日常生产和生活 , 也用来治理社会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中国上古各朝代使用的历法并不相同 , 但总的趋势是阴阳结合;所谓阴 , 主要指地球与月亮的关系 , 所谓阳 , 则主要指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 一直调整延续下来 , 就成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了 。 夏商周三代的历法 , 主要不同点在一年的起点不同 , 夏代以孟春月为正月 , 殷代以季冬月为正月 , 周代以仲冬月为正月 。 《礼记·月令》里强调要以冬至为一年农历历法起点 , 则说明两汉之前的历法 , 以冬至日为一年的开始 , 是流行的 。
在先秦那个朴素观察天地的时代里 , 人们对天地运行的现象感觉神秘又好奇 , 于是创造并联想了许多存在的或不存在的事物去说明或描绘它 。 《周易·易传·说卦》里说:天帝造化万物从《震》卦象征的东方开始 , 万物整齐地萌生于《巽》卦象征的东南 , 万物成长互见于《离》卦象征的南方 , 万物排行成列于《坤》卦象征的西南 , 万物愉悦于《兑》卦象征的西方 , 万物争分夺秒地生长于《乾》卦象征的西北 , 万物劳苦于《坎》卦象征的北方 , 万物成熟于《艮》卦象征的东北 。 这段话既可指起于东方终于东北方的方向次序 , 也可指四季轮回 , 还可指日升于晨而没于暮等顺时针方位 。 中国古人对方位、天象、晨昏、四季等环境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 就统统都归纳进这个看似简单的八卦方位图中来了 。
《庄子·天道》里说“春夏先 , 秋冬后 , 四时之序也” , 这说的是古代正常、分明的四季 。 古代最完整地表述中国人四季概念的典籍 , 是《礼记·月令》以及《吕氏春秋》《淮南子》里的相关篇章 。 《月令》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四季 , 按孟、仲、季的顺序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个月 , 另有立春等相关节气和物候的描述 。 所谓节气 , 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经(黄道)上的位置 , 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 , 太阳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即为一个节气 , 全年太阳运行360度 , 共历春分、清明等二十四个节气 , 每月两个;古人亦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惊蛰称为“节气” , 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雨水称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 , 各历时约15天 , 在这15天里 , 物候会有明显变化 , 农事活动也必须随时跟进 , 不然就会耽误农时 。
“月令”两字 , 是授时颁政或依时颁政的意思 。 所谓授时颁政或依时颁政 , 就是按照天地的四季规律 , 颁布历法和政令 。 颁布历法 , 这是因为古代人类对天象的认识水平不高 , 无法通过历法的方式完全匹配日地或月地关系 , 因而需要通过设置闰月等方式进行弥补 , 因此每年都要颁布具体的历法以确定当年的四季始终以及二十四节气的时日 。 颁布政令 , 则是根据当年的四季与节气 , 制定领导层及百姓的工作流程 。 比如古代四季都要祭祀 , 在哪一天做哪种祭祀 , 都有固定的时间和格式 , 孟春的祭祀在东郊 , 孟夏要到南郊恭迎夏天的到来 , 某个月则要下令不能用雌性禽兽祭祀;有些月份禁止砍树 , 禁止弄翻鸟巢 , 不准杀死幼小的动物、还在胎里的动物、刚出生的动物以及飞鸟 , 不能捕杀幼小的动物 , 不得掏取鸟蛋;某个月则不要聚集百姓 , 不要修建城郭 , 也不要发动战争 , 等等 。
- 钓鱼|荒野求生争夺100万奖金,钓鱼大佬天天上大货,其他人只能啃野菜
- 秋收冬藏!花样菏泽 | 泱泱黄河水 绵绵机杼声
- 立冬|今日立冬丨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 陈玉|秋收冬藏-风景篇(四):秋季主题艺术市集接力展
- |河南村民挖野菜挖到2颗“蔬菜”,博物馆800元收走,今是镇馆之宝
- |挖野菜挖到牙雕萝卜,博物馆找上门,同意捐献,奖励800元
- 挖野菜|郭峰诗歌欣赏——《挖野菜》
- 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挖野菜充饥,为何不吃放的羊呢?19年后发现苏武真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