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四季

野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四季
本文图片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四时迭起 , 万物循生 。 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 ,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 。 由此 , 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 , 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 , 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
1
四 季 野 菜
以前对四季的印象和认知 , 常常是伴随着季节的变化 , 跟随大人到郊外挖野菜、摘野果时形成的 。 公历的二月上旬 , 是春天的开始 。 虽然气温不高 , 人们还缩手缩脚 , 穿着棉袄 , 但在家里长辈的动议下 , 就算第二天是阴天 , 家里人也都会挎着篮子出门去挖野荠菜 。 那时的城市不大 , 一会儿就走出街道最靠外的那几间草房 , 走到郊外的麦田里了 。 麦田边的闲地里 , 或土壤疏松的河坡上 , 野荠菜最多 。 后来才发现 , 像小猫小狗一样 , 野荠菜也是偎人的 , 越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 , 例如麦田边、河坡上、小路旁、闲置的耕地里 , 野荠菜越多 , 那些人类多不涉足的地方 , 反而找不到它们的身影 。
阴冷的日子里 , 太阳一出来 , 天立刻就暖和了 。 这时已经进入公历三月 , 是立春后的第二个月了 。 此时田野里的野菜渐渐多起来 。 有一种叫蛤蟆菜的野菜已经拱出了地皮 , 它的叶子一面光滑 , 一面像癞蛤蟆的皮肤 , 突起许多圆鼓鼓的小包 , 把它的叶子洗净 , 在开水里汆一下就捞出来 , 调上麻油凉拌 , 口感爽滑 , 很有些郊野的风情 。 田野里的野荠菜近半已经开了花 , 这时挖回来的野荠菜 , 荠香浓郁 , 叶子可以包饺子 , 花梗可以晒干了泡茶;但在一个地方挖得太多 , 会影响它们第二年在大地上的数量 , 依照古人不竭泽而渔、不射归宿之鸟的传统 , 一块地上的野荠菜 , 只选挖那些较嫩的而留下已经开花的才好 , 这样就不会影响它们下一年的繁衍了 。
天地间愈来愈暖和 , 野外可采撷的菜品也愈来愈多 。 救荒野豌豆是生长最泼辣、最疯狂的一种野菜 , 一场春雨过后 , 野外的荒地上 , 到处都有它们无数枝嫩梢昂扬向上的宏阔场面 。 起初要慢慢地靠近它们 , 主要是怕留在它们叶片上的清莹雨珠滚下来弄湿了衣服 , 但伸手掐它们的嫩梢时 , 总是避免不了水珠滚落在衣裤上 , 于是干脆不再顾忌 , 只管伸出两手去掐那些嫩到一掐即化的梢叶 。 掐下来的嫩梢带回到家庭的厨房里 , 做早点时可以用它们摊成油酥薄饼 , 铛盖打开时 , 一股野豌豆和雨带露的春香气扑鼻而来 , 家人边吃边聊 , 这时吃下的倒似乎不是野菜 , 而是一种关乎季节的记忆了 。
初夏时节 , 郊外的野菜已经多得数不过来了 。 刺儿菜是其中的一种 。 刺儿菜又叫期期牙、刺蓟 , 它的叶缘呈锯齿状 , 摸上去刺刺拉拉的 , 不小心就会刺到手 , 不过等到刺儿菜的叶缘能刺破手的时候 , 就说明它已经老了 , 不太好吃了 。 平原上小麦抽穗的季节 , 也是马齿苋最肥厚的时候 。 挖马齿苋不叫挖 , 叫挑 , 带一个小铲子 , 挎一个大篮子 , 到田间、地头、河坡去挑马齿苋 。 城里马齿苋稀罕 , 可凉拌或做汤吃 , 肥厚滑嫩 。 农村有那些闲散的老年人 , 到田间地头挑马齿苋 , 挑得太多了 , 就在开水里汆一汆 , 摊到废弃不用的大石桥桥面上去让太阳暴晒 , 整个桥面都被马齿苋占满了 , 真是洋洋大观 。 几个暴太阳下来 , 马齿苋就收干了 , 带到城里去卖 , 能卖个好价钱 。 挑回来的鲜马齿苋有时候处理不完 , 有人家里养了猪 , 就在大锅里煮一煮 , 倒给猪吃 , 猪吃得满嘴冒沫 , 香甜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