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作品《鱼鸭图卷》笔触趋向圆和 , 约65岁的《荷塘戏禽图卷》为“圆弧皴” , 用中锋表现石壁 , 66岁的《鸟石杂画册》笔触浑厚 , 69岁时的作品可以看出有了篆书笔意 , 到了72岁的《河上花图卷》 , 更是篆书笔法 , 荷梗是直接用朗润的篆书笔法写出的 。 八大山人晚年喜画山水 , 也多以中锋用笔 , 画法勾勒多于皴擦 , 树石圆厚 。 前面已指出 , 八大山人在造型上是极尽夸张变形的 , 画石上大下小、画鸟鼓腹缩颈、画树干上粗下细 , 给人一种危立不稳的“失重”感 , 而稳健圆润的中锋用笔又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失重”的压力 。 奇古造型和稳健用笔的结合 , 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又经得住反复品玩 。
本文图片
清 八大山人 1698年作 松下双鹰
八大山人绘画奇古的造型 , 也可看出与其书法的空间结构有着许多的相似 。 石的上大下小 , 鸟的鼓腹缩颈、弓背露一足 , 树干的上粗下细等失重造型都能从其书法结体的空间结构中找到渊源关系 。 从其书法作品草书五言联“采药逢三岛 , 寻真遇九仙”和《安晚册》中的“安晚”二字及晚年经常书写的“涉事” 等墨迹中 , 可以看到八大山人在安排字体空间时 , 常常是上大下小 , 或中间宽阔上下两端收缩 。 明白“画法兼之书法”至理的八大山人将这些书法上抽象的空间结构转换到绘画的造型 , 形成了不同于前人的个性特征 。 再进一步观察 , 八大山人绘画构图的图形在指向上往往指向右上方 , 以小圆弧联结两段基本对称的弧线 , 其实在他的书法结体中 , 也有着两段弧线合围的、指向右上方的梭形空间 。 在笔者看来 , 这也是八大山人以书入画、将书法的图形运用于绘画的一个方面 。
本文图片
清 八大山人 荷花翠鸟图
以画入书
以书入画是绘画从书法中吸取营养 , 以画入书则是书法从绘画中吸取营养 。 前者使八大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后者使八大山人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 相比而言 , 八大山人在以画入书方面成就更为显著 , 在艺术史上的意义更为重大 。 因为在八大之前 , 书法的用笔一直影响着画 , 到了八大山人 , 绘画的构成才真正影响到书法 。
本文图片
清 八大山人 独立睥睨图
在理论上 , 八大山人不仅提出“画法兼之书法” , 更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体会提出了“书法兼之画法”的命题 。 他在《书法山水册》之八题识中说:“画法董北苑已 , 更临北海书一段于后 , 以示书法兼之画法 。 ”“书法兼之画法”就是以画入书 。 如果说“画法兼之书法” , 前人已有类似的见解 , 如元代赵孟在《秀石疏林图》题跋中曾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 , 写竹还于‘八法’通 。 若也有人能会此 , 方知书画本来同 。 ”谈的就是以书入画 。
而“书法兼之画法”的以画入书命题则是八大山人首次提出的 。 八大山人不同于石涛 , 石涛有专门的理论著述 , 八大山人虽没有专门的理论著作 , 但以画入书的主张却是理论上的杰出贡献 。 八大山人的主张启示后人 , 不仅可以将书法的笔法用之于写意画 , 而且可以反过来 , 写意画的意象造型和笔法要素是能够渗入书法系统的 。 这个主张对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书法的形成和发展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
- serhiy reznichenko|鉴赏|别具风格的笔意表达
- 张贵东|『艺术中国』——左航旭绘画作品鉴赏
- 赵少昂|鉴赏|疏枝浅影也精神——跟着赵少昂走进春天!
- 王一|丹青涵诗意 油画绘乡愁|著名油画家王一作品鉴赏
- 大写意|笔墨当随时代——倪阳兴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鉴赏
- 倪阳兴|问道烟雲——倪阳兴大写意山水画艺术鉴赏
- 陈寅恪|陈寅恪诗歌鉴赏:庚寅春日答吴雨僧重庆书
- 南沙|“植明左书作品鉴赏”在南沙举行
- 朱耷|八大山人|寂寥的画境,奢侈的灵魂
- |“长江口二号”古船昨起打捞 6年水下考古 八大悬念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