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钱锺书以葡萄作喻

【顾恺之|钱锺书以葡萄作喻】钱锺书喜欢以葡萄作喻 。 如《围城·重印前记》:“假如《百合心》写得成 , 它会比《围城》好一点 。 事情没有做成的人老有这类根据不充分的信念: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 , 不但想象它酸 , 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地甜 。 ”这里用了《莱辛寓言》中的《葡萄》一则:“‘它是酸的!’狐狸跳了半天去够葡萄 , 却徒劳无功 , 于是它就这么说 。 一只麻雀听见了 , 便说:‘这葡萄是酸的?我可不这么看!’它飞来尝了尝 , 觉得甜极了 。 ”
《围城》第八章说方鸿渐“想起在伦敦上道德哲学一课 , 那位山羊胡子的哲学家讲的话”:“天下只有两种人 。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 , 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 , 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 ,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 ,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 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 , 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 , 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 ”
这一段讲的吃葡萄与晋代顾恺之吃甘蔗的故事很相似 。 《晋书》卷九二《顾恺之传》云:“恺之每食甘蔗 , 恒自尾至本 , 人或怪之 。 云:‘渐入佳境 。 ’”《世说新语》第二十五《排调》也有顾恺之这个故事 。 《围城》中所说第二种吃葡萄的人与顾恺之吃甘蔗一样 , 都是渐入佳境 。 钱锺书1942年写的五古《赠郑海夫(朝宗)》中“譬如蔗有根 , 迟食颐愈朵”一句 , 即是用“渐入佳境”一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