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宿帖|鉴赏 | 宋代韩琦书风与楷书信札《信宿帖》( 六 )


《信宿帖》从整体风格上来看 , 多力丰筋 , 既得颜字的宽博内敛、大气磅礴 , 又多一层柳书的挺拔峻朗 , 故而显得格外地庄重严谨 , 属典型的颜筋柳骨 , 堪称佳作 。 在卷后跋文中蔡景行云:“银钩铁画 , 出入于唐贤颜柳之间 , 其端重刚劲 , 类乎为人 。 ”明人王世贞也在《古今法书苑》中评价过韩琦的字:“魏公此书 , 全法颜平原 , 而时时露柳骨 。 ”
韩琦历仕三朝 , 出将入相 , 以严谨正直著称于世 , 声名颇高 。 故后世在评价他的书法时 , 也常常将其书品与人品相联系 , 所谓“书品即人品” 。 前述朱熹在观韩琦书法时 , 就将韩琦的字与王安石的作对比 , 认为“荆公之躁扰急迫正相反也” 。 最后总结“书札细事 , 而于人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 。 ”中国自古就有“书为心画”的说法 。 确实 , 一个人的性情、状态、修养能通过笔尖纸面传递出来 。 观韩琦为人处世 , 确实沉稳周详 , 正如欧阳修在《昼锦堂记》中所云:“至于临大事 , 决大议 , 垂绅正笏 , 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可谓社稷之臣矣!”再观《信宿帖》 , 字迹端谨工整 , 有着从容不迫 , 处变不惊之气 。 王世贞在评其书法时说:“锋距四出 , 令人不可正视 , 公之受遗二世 。 以身系轻重 , 此亦可窥一斑矣 。 ”清人孙承泽在《庚子消夏录》中亦提及 , 观韩魏公的字“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 ”
信宿帖|鉴赏 | 宋代韩琦书风与楷书信札《信宿帖》
文章图片

《信宿帖》局部
卷后元清两朝十一人的跋语也多是以韩魏公的人品性情和处事态度来论其书法 。 如泰不华言:“噫!鲁公为唐之忠臣 , 魏公为宋之圣相 , 故其书法之妙 , 亦相仿佛若是也 。 前辈魏公每登朝堂视进止如有尺寸 , 载观斯帖 , 于是乎取证矣 。 ”又如李齐言:“流亡抚字宰相之所当用心也 , 魏国公垂绅正笏 , 不动声色而措天下如泰山之安 , 因是一语而可以类推矣 , 徒以翰墨论也 。 ”泰不华和李齐皆为元代尽节之臣 , 自然格外看重人品在书法中的体现 。 祝蕃为儒学名家 , 更是将儒家的一套评价标准贯彻于书法赏析之中 , 其跋文云:“魏公相业煌煌在简册间 , 固不待翰墨而后传二帖 , 笔意浑厚 , 虽粉墨漫漶 , 犹奕奕有生气 。 ”陈梁跋语如朱熹的评论一般 , 不仅相字如人 , 且将韩琦与王安石二人的书法作对比 , 有着明显的扬韩抑王之意:“云韩夫子执政三朝 , 相业端正 , 青苗相公岂可同朝而立 , 语云相字如相人 , 此二札笔笔正峰 , 有一些邪气否?其藏锋锷于不见可以想其慎重持国 。 ”清代的高士奇在跋文中论其韩琦书法时 , 也是典型的“人品即书品”论:“今所流传笔札 , 字画端谨 , 结构精密 , 若燕居无事 , 从容而出之者 。 虽书法专家蔑以过焉 。 因想见古大臣居心凝重 , 事无论钜细 , 罔有慢易欲速 , 率意以为之者 。 柳诚悬心正笔正之说 , 殆不虚矣 。 ”
确实 , 如前人所言一般 , 韩琦书法端谨沉着、从容大气 , 有着庙堂之气 , 如其为人处世一般让人敬重 。 但细观其字出颜入柳 , 取法两家 , 筋骨具在 , 绝非纯粹的以书传人 , 而是书者在技法上经过数十年的淬炼 , 达到相当造诣的书法呈现 , 再加之人品性情使然 , 使得字字有力 , 行间的从容气度自然流露 。
北宋中期 , 在一批以儒家道德伦理为处事准则的读书人倡导之下 , 书法领域将书品与人品联系起来 , 掀起了一股推崇颜真卿书法的风潮 , 韩琦亦在其中 。 他以师法颜真卿的亲身实践 , 带动了一时学颜字之风气 。 历代文献提及韩琦书法 , 无不云其字如颜体 。 就现今所存世书法来看 , 也确如文献记载一般 , 深得颜鲁公三昧 , 磅礴大气、端谨严正 。 尤其是作为墨迹纸本传世的《信宿帖》 , 铁钩银画 , 筋骨具存 , 堪为宋代楷书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