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展|否定培根是错误的,但不质疑也是一种错误】不可否认培根的作品是有力量的 。 但归根结底 , 伟大是如何构成的?否定培根可能是错误的;同样 , 不质疑似乎也是一种错误 。 用另一个逃避现实的现代主义者的话来说 , 这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吗?(文/拉克威尔)
画上海——漫画中的上海风情
地点:上海文化广场
展期:2022年2月3日—3月26日
点评: 在非专业场馆办漫画展 , 可见上海人对艺术展览的热诚 。 但非专业场馆的并不意味着展览可以鱼龙混杂 。 同时专业场馆的优质展览应该更多被关注 。
评星:二星
汉字“漫画”最早出现于北宋 , 指一种水鸟 。 到了南宋 , 洪迈的《容斋随笔》对这种水鸟有了更详细的描述 , “漫画”即为鹭鸶 。 后来《容斋随笔》传到日本 , 因喜爱“漫画鸟”的名称 , 18世纪日本文学家铃木焕乡将自己的随笔集命名为《漫画随笔》 , 可见“漫画”一词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 。
而漫画作为一个画种出现 , 则出自《北斋漫画》 。 该书传到中国后 , “漫画”一词作为绘画名称从日本来到中国 , 1904年上海《警钟日报》上具有漫画特征的绘画被冠以“时事漫画”之名 , 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恺的画作 , 郑振铎定了“子恺漫画”的标题 , “漫画”自此在中国流行 。 1926年“漫画会”成立、两年后会刊《上海漫画》出版 , 加之丁悚、张乐平、贺友直等一连串名字 , 拓展了“漫画”的意义和边界 , 上海漫画也一度熠熠生辉 。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 展出的贺友直作品 。 展柜中为原作 。
展览“画上海——漫画中的上海风情”有着巡礼上海漫画发展的野心 。 除了丰子恺、丁悚、张乐平、丁聪、贺友直等大家外 , 还将时间线贯穿至今 , 展出的金宇澄、Tango等人的作品提供了当代人看上海的视角 。 加之策展人之一为法国人 , 展览也隐含了中法对话的意味 。 从策展意图看 , 有以漫画的视角俯瞰新老上海的变迁、讲述漫画与上海的关系等众多看点 , 但看点和名家的加持并没有掩盖展览本身的浅尝辄止 。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 丁悚的《百美图》 , 布展方式是将作品打印上油画布直接包在木框外 。
其次 , 展线的设置让人颇感跳脱 , 展览入口第一组展品是丁悚的《百美图》 , 随后是贺友直的《我从民间来》《老上海360行》 , 这可姑且理解为表达不同时代的生活;紧接展出了是两位生于1940年代上下、不太知名的画家笔下的石库门风情 , 再往下是张乐平的“三毛”系列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宣传画、连环画 。 绕到另一层 , 才刚刚看到丰子恺 。 在看展过程中 , 这种跳脱无处不在 , 比如看完Tango后看到丁聪的“文化名人” , 看完丁聪一转头 , 是一张精细却显匠气的浦江两岸钢笔画长卷……让人感觉整场展览有良莠不齐的杂烩感 。 主办方称展出了“18位中外漫画家和四位收藏家的近600件作品” , 加之展出地是上海文化广场剧场外的室内公共空间 , 并没有特别明晰的展线 , 观众不自觉在近600件作品中迷失了 。
文章图片
贺友直作品原件 , 展柜中展出 。 但阳光照入、纸张翻起 。
也正因为展览空间不是美术馆 , 所以一些操作方式让习惯了美术馆展览的人感到不解 。 比如 , “近600件作品”中原件有几何?虽然像丰子恺、丁悚等名家作品的原件本也不会在专业场馆以外展出 , 但将作品打印上油画布直接包在木框外 , 不免让人意外;另有部分作品是可以现场售卖的 。 不得不说 , 如果是一个普及漫画的公益展 , 这样做可以理解 , 但该展门票近百元 。
- 博纳尔|Google Doodle纪念艺术家罗莎·博纳尔诞辰200周年
- 傅山|认识自己,艺术方得始终
- 古代女性|评图像中的女性:古代艺术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艺术|艺术经济管理论坛: 多学科交叉研讨发展前景
- 广东|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在广东展出
- 宁秀云|宁秀云:为艺术忍剧痛二次开刀(附精彩音视频)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高清戏剧太暖心
- 艺术|梁晓声小说《人世间》被改编成电视剧带来的启示:文学与影视应该如何相互借力?
- 艺术|清华艺博推出开年大展 多彩玻璃折射文明之光
- 榕城|“艺术杯”斗茶节获奖茶王享誉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