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向梅|名家说|龙向梅:家乡的青瓦会说话

龙向梅|名家说|龙向梅:家乡的青瓦会说话
本文图片

龙向梅|名家说|龙向梅:家乡的青瓦会说话
本文图片

龙向梅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以儿童文学和诗歌创作为主 。 出版有《寻找蓝色风》《生气的小茉莉》《第57页的秘密》《鞋尖朝外》等作品 , 曾获2016“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特等奖、2019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 入选中宣部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青少年推荐百种出版物等 。
——————————
写完《住在屋顶上的小人》最后一句话 , 我就那样呆呆地坐在书桌前 , 心里充满了忧伤 , 仿佛看到一只猫头鹰驮着屋顶小人一家朝着天空飞去 , 消失在紫色的晨光中 。 我知道它们永远不会再回来 , 就像童年的时光 , 像远去的村庄 , 那些青瓦的屋顶 。
很多时候 , 童话比我们想象的更蕴含情感 , 它像河水一样缓缓流淌 , 波澜不惊 , 却漫过我们所有的成长和记忆 。 这个故事 , 是我对故乡 , 对我的童年 , 对我青瓦的屋顶 , 以及屋顶上那些月光和瓦楞上的青草的怀念 。 内心里有着无限的美 , 也有着无限的眷恋 。
我出生在湖南中部一个叫湄江的小镇 , 不满周岁就离开了故乡 , 因为父亲是水电建设者——一个四海为家的职业 。 我们一家不断地迁徙 , 就像屋顶小人一家一样 。 我在湘西酉水河畔长大 , 八岁那年才重返家乡 。 那一年对我的成长和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 我经历和感受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 对骤然而至的一切充满新奇和疑问 , 并和大地、泥土、民俗、乡情有了亲密接触 。 也许 , 村庄是最容易诞生童话的地方 , 因为它有广阔的原野 , 有古朴的风俗、神鬼故事、妖怪传说和各种神秘物事 , 而那些半明半暗的空间和古旧的器物又最易滋长想象 。 在乡村度过的那一年 , 让我的整个童年变得饱满而丰盈 。
湖南中部的老式民居 , 是那种高大的土砖建筑 。 青瓦的屋顶、高大的堂屋、四方规整的厢房、装满杂物的低矮阁楼、黑森森的地窖、终日不熄的地炉、老式雕花家具……我们家族三世同堂 , 人丁兴旺 。 过年时 , 家家户户打豆腐 , 炸豆腐 , 煮米酒 , 酿甜酒 , 炊烟袅袅 。 特别是酿甜酒 , 是我童年印象最深的事 , 每年春节 , 母亲都会用糯米饭酿上一大缸甜酒 , 这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食物 。 那种甜蜜的酒香 , 热腾腾的节日气息 , 让人迷恋和欢喜 。
我从小怕黑 , 所有不能亮堂堂呈现的东西都会让我滋生无数的恐惧和想象 。 那些昏暗的阁楼、地窖、排柜、厢房、洞穴都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 , 精灵和鬼怪在我的想象中无处不在 。 《住在屋顶上的小人》也正是那时对未知空间的想象 。 我对瓦片有着特殊的情感 , 喜欢它的质感、色泽、温度 , 以及它给人的那种古朴而天然的气息 。 我常常望着高高的屋檐遐想 , 那个我目光不能及的地方 , 被月光一次次拥抱的地方 , 寂静而冰凉的青瓦之上 , 会有什么呢?青瓦屋顶上住着豆芽一样的小人——这个也许来源于乡下的传说 , 也许来源于我纯粹的想象 。
与这屋顶有关的 , 还有捡瓦匠 , 在我看来 , 那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职业 。 每当捡瓦匠爬上高高的木梯时 , 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工作 , 充满了好奇 。 直到青瓦被成片地翻起、堆砌 , 天光透过屋顶椽子间的空当照入房间的地板 , 我突然担心起来 , 如果屋顶上真的住着小人怎么办?他们的房子会不会被掀起 , 他们躲在哪里?而后来我想到的是 , 当青瓦在乡村逐渐消失的时候 , 他们也会消失吗?他们去了哪里?那些梦幻一样的小人儿 , 他们一定会追随猫头鹰的脚步 , 在晨光中离开他们曾经生活的家乡 。 就像我 , 也一次次在晨光中离开我的家乡 , 一次次走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