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文艺评论丨什么才是打开《呼啸山庄》正确的方式?( 三 )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呼啸山庄》并不是一个可以用严格的现实主义规则去度量的作品 。 推敲其与现实对应的细节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 并不是阅读这部小说的正确方式 。 它的故事框架很容易被概括成穷小子与富家女的爱情悲剧——穷小子因爱生恨 , 进而报复社会 。 因此 , 如果我们在其中看到尖锐的阶级矛盾 , 是顺理成章的 。 但仅看到这一点 , 是远远不够的 。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 , 促使艾米莉创作《呼啸山庄》的灵感并非来自于她自身的痛苦 , 她的眼里看到一个杂乱无章的世界 , 却有能力在书中把它统一起来 。 如果我们顺着伍尔夫的指引 , 就会发现艾米莉·勃朗特实际上大刀阔斧地砍掉了生活中很多折中的、暧昧的、半真半假的部分 , 留下色彩最鲜明的部分 , 形成最强烈的对照 。 小说凭借这样的架构 , 在荒原上搭建起了人类情感的微缩景观 。
然而 , 比这种对照更惊心动魄的 , 是挣扎在其中的人和人性 。 卡瑟琳的理智完全屈服于社会秩序的同时 , 始终意识到自己的灵魂和情感与希克厉同在 , 与荒原同在 , 最终不惜用生命呼应了来自它们的召唤 。 她在一个世界里越清醒 , 在另一个世界里就越疯狂 。 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不仅存于她身外 , 更常驻她内心 。 强烈的情感从地下渗透到地上 , 从文字里散发到文字外 。 与情感表达的饱和度相比 , 与洋溢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无可言说的神性与诗性之美相比 , 文本的结构、技术上的特点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 。
作者:黄昱宁
策划:陈熙涵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柳青
【呼啸山庄|文艺评论丨什么才是打开《呼啸山庄》正确的方式?】*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