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潘向黎《古典的春水》:以诗词的元素写自己( 二 )


作家毕飞宇认为 , 这是一种“以诗词的元素写自己”的解读诗词的方式:“潘向黎的写作让我最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 , 这更像一个诗词美学的考古 , 在考古的过程中 , 作者通过自己的发掘 , 给我们成立一些谱系 。 她的谱系中有重要的两块:一块是用概念去完成的 , 比如诗词里面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情;另外一个跟时光相关 , 叫做怀古 。 何为怀古 , 怎样怀古 , 怀古究竟涉及怎样的表达方法 。 比如愁 , 她将愁的强度罗列了一下 , 一共有十个等级 , 这些等级是否科学 , 是否可以放到电脑里进行量化 , 是否构成一个诗歌的结论 , 我们不管它 , 但是这个研究方式很有意思 。 ”
元素|潘向黎《古典的春水》:以诗词的元素写自己
文章图片

对话现场
尤其在这种苦于疫情反复的令人感到沮丧的时节 , 潘向黎认为可以借鉴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 , 且尽生前有限杯”(《漫兴九首》其四)的态度 , 春天来了 , 人渐渐老了 , 这时候惊叹时光太快 , 惜花 , 伤春 , 叹老 , 嗟贫 , 感怀身世 , 怅想身前身后、时空宇宙……都是人之常情 , 但这样的人之常情 , 其实对世界没有什么意义 , 对人生没有任何发现 , 只是一个人呆坐着 , 眼神黯淡 , 任春天一寸一寸流逝 。 如此对于有限的人生中更加有限的春光 , 其实是辜负的 。 所以杜甫认为应该趁着春天 , 鼓舞起来 , 暂时不想那么多 , 好好喝几杯 。
《古典的春水》中 , 潘向黎以敏锐的生命感觉和强烈的情感锐度去写作 , 并有许多独特的心得 , 如书中谈及的:“怀古诗 , 其实是被击中的伤口上开出来的花”“诗读到中唐 , 就像走进这样一座秋山 。 树枝上、空中、地上 , 都在上演秋天的离别大剧 , 满目的黄叶和枯叶 , 温暖和湿润已经不再 , 而秋日已斜 , 光线暗淡 , 整个世界分外萧瑟 , 秋气扑面 。 ”“苏东坡 , 是每个中国人都想与之做朋友的人 , 是尘世间最接近神仙的人 。 ”“辛弃疾力量大 , 头颅硬 , 到死心如铁 , 于是他创造了奇迹:他的头颅没有碎 , 他改变了那堵墙的质地 , 他把墙撞成了一口巨大的钟 , 他一下一下地撞 , 撞出厚重洪亮的声音:当!咣——嗡……全天下都听见了 , 至今还在沉沉青史中回响 。 ”……
另外 , 潘向黎也着重挑选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近乎成为母题的诗歌意象 , 比如落叶、残花、水 ,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里面具有支撑性的意象 , 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彭敏谈及 , 《古典的春水》中很有趣的一点是潘向黎大胆的论断:“一般我们看诗词读本就是各种夸 , 可是作者在书里居然说 , 杜甫写诸葛亮的诗 , 最后两句‘运移汉祚终难复 , 志决身歼军务劳’写得不好 , 整个诗一下子格调拉低了 。 潘老师无疑把古代诗人们从天上拉到人间 , 当我们放弃仰望视角之后 , 才有可能更加深入地去体会这些诗人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