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诗画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燕子来时,花枝粲然( 三 )


春分|诗画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燕子来时,花枝粲然
本文图片

清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
唐代诗人刘长卿曾在《春分》中写道 , “日月阳阴两均天 , 玄鸟不辞桃花寒 。 从来今日竖鸡子 , 川上良人放纸鸢 。 ”而这后一句 , 就分别指向春分的两种游戏 。 尤其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童 , 更是时常出现在画家笔下 , 充溢着童真之趣 。 在金代的一方磁州窑枕上 , 匠人用寥寥几笔 , 就勾勒出“婴戏”的生动形象 。 同样的题材也在白石老人的笔下浮现 , 燕子形状的风筝游弋自如 , 在高空翩跹起舞 , 白石所题的“天真”二字 , 尤能传达此画的精髓 。
春分|诗画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燕子来时,花枝粲然
本文图片

金 磁州窑 八角形白地黑花童子放风筝纹
春分|诗画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燕子来时,花枝粲然
本文图片

齐白石《五童纸鸢图》
如果说借由女子的视角 , 观赏的是庭院、闺阁中的春景;伴随孩子的身影 , 感受的是置身郊野的春光;那么追逐文人士子的脚步 , 则可以遍览更加广阔的湖山春晓 。 而游春踏青 , 自然也是春分时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想必最为耳熟能详 ,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一幅清丽的春光图跃然纸上 。 这一画境 , 以吴历的《湖天春色图》观之 , 再合适不过了 。 这幅作品采用了淡雅的青绿设色 , 来表现江南春季的湖堤之景 。 湖面水波微漾 , 岸边绿草如茵 , 燕雀在枝头飞翔 , 白鹅在水中嬉戏 。 目光所及之处 , 是春和景明的安适与恬逸 。
春分|诗画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燕子来时,花枝粲然
本文图片

清 吴历《湖天春色图》
如此佳景 , 自然要与好友相伴 , 放逸林泉、游历山川 , 在自然中含道映物、澄怀味象 , 体味至高的审美境界 。 在展子虔的《游春图》中 , 踏青的行人三五结伴 , 或是穿梭于山间 , 或是泛舟于水上 , 在一片灿然的春景中 , 感受着宴游的乐趣 。 画家此作以青绿重彩敷成 , 间以桃花点点 , 云气环绕 , 似在仙境 。
只是这美好的春光 , 总又让人流连忘返 。 在仇英的笔下 , 由主仆四人组成的一队人马 , 在苍茫的暮色中尽兴而归 。 画中一仆在前拄杖叩门 , 主人骑马步趋其后 , 另有两仆随侍 , 其中一人携琴 , 一人肩挑酒榼书卷 。 仇英此幅《春游晚归》 , 相较戴进的同名画轴更为详实、生动 , 尤其是暮夜氛围的营造 , 体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 。 近岸的坡石墨色较重 , 率先把观者的目光吸引至画幅下方 , 聚焦于行走在小径上的归人 。 画中的人物皆以细笔勾勒 , 情态自然 , 栩栩若生 。 他们即将跨过小桥 , 转而走向高柳掩映的门墙 , 到达行将所至的终点 。 而看到这里 , 画面“实”写的部分也要结束 , 随后步入烟云缭绕的远景 。 隔池相望的树丛已被雾气遮掩 , 迷迷蒙蒙、混沌不清 。 而最远处的山峦 , 更是以淡墨染出 , 不施任何皴擦 , 只留下一片山影 。 由近及远、由下至上 , 在浓与淡、实与虚、详与略的对比中 , 春游晚归的情致被画家巧妙地传达出来 。
春分|诗画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燕子来时,花枝粲然
本文图片

明 仇英《春游晚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