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翻译的几位诗人在各自国家的文学史上都是经典诗人 , 虽然风格迥异 , 但毋庸置疑都是很棒的诗人 , 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是很愉悦的 , 经常边翻译边被那些精彩的诗句所打动 , 叹服于它们奇诡的想象力 , 叹服于它们将经验融汇于语言的能力 。
崖丽娟:您既作为诗人 , 也作为诗歌评论家 , 这双重身份互为启发 , 您认为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是一种什么关系?做诗歌批评怎么样才能做到客观全面?当您评价一个好诗人或一首好诗时着眼于哪些可能的因素?
凌越:我引用过几次波德莱尔的名言 , 这里再用一次 , 大意是“现代诗人是天生带有批评器官的诗人” 。 浪漫主义之后的诗人 , 仅凭激情和灵感的驱使 , 是没法写出好诗的 。 诗歌史的慢慢延长 , 使诗人必须要有一种历史意识 , 他需要了解诗歌史上诗人们各种不同的写作路径和写作策略 , 并以此为依据在自己的时代决定自己所需要采取的路径 。 因此现代诗人通常有一种分裂倾向 , 一方面他是那个被激情所驱使的诗人 , 一方面另有一个冷静的他者在一旁打量这一切 , 并帮助那个激情的诗人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 , 以保证诗句本身达到最优效果 。 这个自我打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批评的过程 , 也就是说批评参与了诗的创作 , 因此我们不妨稍微武断一点地下结论——一个优秀的现代诗人必定拥有出色的批评能力 , 哪怕他没有写过一篇批评文章 。
我喜欢的诗歌批评往往是优秀诗人所作 , 总体而言是谈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得与失 , 他们有大量创作经验 , 因此他们的文章总能切中肯綮 , 但他们也总是习惯于从自身的创作经验出发 , 哪怕在评论别人的诗歌时也经常如此 。 他们的诗歌批评文章骨子里总是主观性很强的 , 尽管冷静的语调给这些文章披上了一层客观性的外衣 。 话说回来 , 诗歌批评为什么要“客观全面” , 这并不是衡量诗歌批评优劣的有效标准 , 这方面的反面例子太多了 , 大量平庸的诗歌批评正是在“客观全面”的视角下 , 容纳了太多拙劣的诗歌 , 并令人意外地发现了许多“优点” 。
各种风格各种路径都可以产生好诗 , 好诗一定是千姿百态的 , 你很难从中归纳出某种僵硬的共性 , 或者说 , 好诗总有一种逃离既有有效套路的倾向 。 不过 , 我也可以主观地回答这个问题 。 对我来说 , 一首好诗带来的愉悦感先于对它的理性分析 。 这种愉悦感是诗的音韵、节奏、意义、意象和情感综合作用的产物 , 我喜欢的诗通常在我初读时就能立刻打动我 , 也只有以此为前提 , 我才有兴趣探究它打动我的原因 。 不过我要强调的是 , 这种对于诗歌生理性的瞬间触动也不是客观标准 , 因为很显然每一个读者囿于他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力 , 他们对同样的诗句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 令张三感动涕零的诗歌 , 李四有可能完全无感 , 而让李四动容的诗句 , 张三可能又嗤之以鼻 。
狄金森曾经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过这个问题:“如果我读一本书 , 这本书使我浑身发冷 , 什么火也不能烤暖我 , 我知道那就是诗 。 如果我有一种切身的感觉 , 好像天灵盖都被揭掉了 , 我知道那就是诗 。 这就是我认识诗的唯一办法 , 还有其他方法吗?”虽然说得有点夸张 , 但在对诗的好坏的辨识上 , 直接的生理性的感触确实要比头脑的理性分析来得靠谱 , 因为你完全有可能被自己洋洋洒洒的理性分析不自觉地说服 , 转而去“欣赏”一首明显的拙劣之作 。
崖丽娟:怎么理解“先锋”“实验” “超现实”“当代性”这些现代诗歌中经常涉及到的诗学观念(概念)?
- 杜绿绿|诗人杜绿绿:塑造自足的诗性世界
- 年代|诗人陈陟云:承接“隐秀”传统,书写生命幻象
- |著名书法家、诗人郭羊成七绝二十八首
- 黄礼孩|诗人杜绿绿:塑造自足的诗性世界
- 夏先奎|【诗人展台】夏先奎|读何全民《卢中往事》有感
- 易全|专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婚姻家庭文化委员会长赵庆奎先生
- |《聊斋》中的女诗人
- |唐末诗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后人评价,唯有这两句是经典
- |诗人的笔下,唤醒了山林鸟兽
- 写作|签约作家专访‖梦寒若:文字治愈了我,想让自己成为终身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