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 , 各种文化街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 , 也以其文化的基因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 在西安就有一批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化街区 。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鲍海波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走出校园 , 深入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 , 以文化街区为载体探寻城市记忆 。
本文图片
华商报采访人员获悉 , 鲍海波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历时两年出版的《文化街区媒介意义研究》一书以媒介文化为理论框架 , 对古城西安几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化街区进行媒介意义视域下的学术研究 , 半坡国际艺术区、大华1935、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老菜场、叁伍壹壹、西影厂电影圈子、量子城、大唐不夜城等历史文化遗址和工业文化旧址 , 对这些经改造转化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文化街区进行细致深入研究 , 探讨其媒介属性、媒介功能以及媒介作用 , 从而有助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 不断拓宽和整合相关文化街区和文化样态的意义底蕴 , 增强其文化感染力、辐射力和整合力 。
鲍海波教授告诉华商报采访人员 ,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会给予文化街区的创办者和建设者以某种程度上的启发 , 从而认识到文化街区并非是文化与街区的简单叠加 , 而是在某一限定区域内生发或彰显出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性 , 并以其特有的文化品位与文化风格来滋养前来观赏的人们 。 例如 , 通过对半坡国际艺术区的历史及其工业遗存保护进行解读 , 分析半坡文化符号在工业艺术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 , 并针对半坡国际艺术区中所反映出的文化乌托邦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 , 研究发现半坡国际艺术区作为半坡文化和印染厂工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场所 , 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场所的功能 , 竭力向受众不断传播所携带的文化 , 诉说历史 。
鲍海波教授说 , 理论源于实践 , 又用来指导实践 , 自己更注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研究 , 之前的校园媒介文化研究 , 还是这次的文化街区媒介意义研究 , 还是正在进行的公共空间媒介文化研究 , 是以西安现有的物理空间为载体 , 是以正在进行的社会实践为依托 , 在研究中丰富理论 , 指导实践 。 比如作为“记忆的场域”的老钢厂所承载的记忆共同建构了集体记忆的回忆空间 , 但是经过系统研究老钢厂商业运作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 如宣传渠道多样 , 但未能明确突出文化内核;旧工业遗址保存利用较好 , 但代际交流受阻影响集体记忆传递;利用拍照打卡可以提升园区知名度 , 但消费者互动参与度不同等 , 等等 ,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理想的解决之道:需要通过相应措施如强化文化符号表征 , 构建体系化的文化主题街区;重视记忆媒介载体 , 实现集体记忆代际传递;打造沉浸式游览体验 , 引发年轻入情感共鸣来进一步提升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的吸引力、号召力 , 增强游客的集体认同感 。
该书的出版方的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媒介文化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 也是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关切的热点 , 本书媒介文化为理论框架 , 开创性的立足区域对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文化街区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同时 , 目前图书市场上对于区域媒介文化研究的著作相对较少 , 本书的出版能够填补市场的部分空白 。
【|深入街头巷尾寻找城市记忆】华商报采访人员 王利民
- |文话茶山丨茶山吸引职业画家“扎根”,在生态古村中寻找灵感
- 余从军|寻找一只眼
- 顾家|《心居》:充满张力的真实中,寻找吾心安处
- 查济|寻找查济——查济的塔
- 社会|深入了解数字生活
- 纪念钞|冬奥会纪念钞发现蓝雪花,4种高价新版别值得寻找,要小心上当
- 薪酬|我不完全合格:我只是在理性和感性中寻找平衡点
- 华人|【华夏血脉 情暖中国】马来西亚琼籍华人林秋雅:寻根,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 作家|点赞!昆明这个作家获全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进个人奖
- 乡村|胸怀“国之大者”做好“三农”工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