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春分民俗大赏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夏瑾
今年的3月20日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 。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云:“春分者 , 阴阳相半也 ,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当太阳直射赤道 ,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寒暑均平的时候 , 春分日也就到了 。
春分|春分民俗大赏
本文图片

插画:程璨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春分一般在公历3月2日至3月21日之间交节 。 过了春分这一天 , 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 , 夜晚越来越短 , 因此有“吃了春分饭 , 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 “春分”的“分”又有“半”的意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中 , 分者半也 , 此当九十日之半 , 故谓之分” 。 按照我国的传统历法 , 立春至立夏之间九十日为春季 , 春分正好平分这三个月 , 所以古时春分又称“分春” 。 春分的到来 , 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
春分祭日
萧放说 , 二十四节气中 , “四立”“二分”“二至”是相对重要的“大节气” , 而春分又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 由于这个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 , 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
从春分到清明 , 是一年之中气温攀升速度最快的时期 。 春分过后 , 天气转暖 , 春雨增多 , 光照时间也越来越长 , 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 。 俗话说“棒槌落地生根” , 形容的就是春分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的状态 。 农谚中也有“春风麦起身 , 一刻值千金”之说 。
万物生长靠太阳 。 在农耕社会 , 人们对太阳有着强烈的依赖和崇拜 , 太阳寓意着能量、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 , 所以上古社会就有了“朝日夕月”的礼仪制度 。 萧放解释说 , “朝日夕月”的意思是 , 在春分祭太阳 , 在秋分祭月亮 。 古人祭日一般在早上 , 因此叫做“朝日”;祭月在晚上 , 称为“夕月” 。 祭祀时 , 一般用牲畜等祭品放在柴草上焚烧 , 让烟升入天空 。
从周代起 , 就有了在春分祭日的仪式 。 山东荣成的成山头在古时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 。 据《史记》载 , 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 , 曾在此修日主祠 。 到了秦朝 , 秦始皇两次驾临成山头 , 在这里修建了“始皇庙” , 设立了“日主祠” , 祭拜日主 。 后来 , 历代帝王都在都城设立了祭祀太阳的坛庙 , 明清两代帝王祭拜太阳的地方是现在位于北京东部的日坛 。
萧放介绍 , 在过去 , 日神和月神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便祭拜的 , 祭祀大典只能由朝廷举办 。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春分祭日 , 秋分祭月 , 乃国之大典 , 士民不得擅祀 。 ”明清时期 , 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 , 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 , 皇帝亲自祭祀 , 其余的年份由官员代祭 。 祭日也是为了祈求一年有个好收成 。
春分这天 , 北方地区有吃太阳糕的习俗 。 太阳糕在北京地区尤为多见 , 既是祭日的供品 , 又是应节食品 , 有“太阳高”的寓意 。 太阳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制成 , 上面印着象征太阳的三足金乌 , 吃太阳糕是表达对太阳的感恩 。
春社
古人农业技术不高 , 靠天吃饭 , 因而有了“春祈秋报”的传统 , 即在春天播种的时候 , 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 秋天收获的时候再报答神灵的恩赐 。 因此 , 在春分和秋分两个时节 , 古人要做两次大型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 这个祭祀活动叫“春社”和“秋社” , 春社与秋社合称为“社日” 。 清末民初著名易学家尚秉和称 , 社日“在中国历史上 , 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 。 ”现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即是社日祭社时的遗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