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境》中读这些参差驳杂的“上师之言” , 如果读者偷懒一点 , 就可能停留在庆山对这些哲思的编排中 。 作家自己在狂吃海塞地学习 , 如果读者不能有更勤奋的意志力和好奇心 , 恐怕就会满足于“二手学习” 。麻烦的是 , 这些经过庆山个人实践经验“改造”过的真理 , 真的有抚慰人心的作用 。 然而传递大量此类哲思 , 究竟是饮鸩止渴 , 还是苦口良药 , 究竟是布道鸡汤 , 还是如庆山所说的“真理” , 读者诸君也许并不能达成共识 。
但读者有没有共识 , 无关紧要 。 一直阅读庆山的读者 , 会理解这个作家数次表达过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如此众多来源的性灵经典而不觉别扭的原因 。 在《月童度河》里她曾说 , “早年与外婆一起上教堂做礼拜、读圣经、唱赞美诗的经历 , 与现在阅读佛经、印度瑜伽经典等作品 , 并不使我觉得相悖或分裂 。 人类不必用概念和分类去限制和囚禁对方 。 所有信仰是朝向同一源头的河流 。 人不应该捆绑自己 , 再试图去捆绑他人 。”
可见 , 《一切境》中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来源驳杂的体悟 , 源于作家认为“所有信仰是朝向同一源头的河流” , 是“各派思想最终归一” 。 可要命的是 , 纵然万物归一 , 可是抵达的道路 , 世间却有千万条 , 并且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路 。 遗憾的是 , 《一切境》中抛出的关于个人修行的大量哲思警句中 , 唯独没有看见庆山本人所选择的信念 , 而这才是一个作家通过写作最应传递给读者的能量 。
我读到的是她的矛盾 。 那个早年写尽情爱悲欢的作家 , 现在写“那些二十几岁就能意识到男女情爱不可靠 , 并且对婚姻孩子无期待的人 , 是需要多少世的慧根 。 ”可在另一些页码处却写下“女性决定并进行生育 , 如果出于对生命归属宇宙能量的尊重 , 会认真体验这个过程 , 与新的生命连接在一起 , 与孩子共同成长 。 ”一方面她写“年轻时为情爱癫狂不息 , 耗费太多精力 。 现在看看 , 全是妄念 。 ”一方面她又写“四十岁之前 , 红尘里打滚一下也是好的 。 上刀山下火海的经历与煎熬 , 在年轻强壮的时候承担 。 这样会甘心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 ”……
字里行间的矛盾 , 可见这个作家内心的挣扎感 。她可能真的太想抵达“春光寻觅到山峦 , 明月感应到镜湖”的心境了 , 但毕竟是一个有着超常发达的感官感知能力的凡人 , 有太多的念头和经验偏见让她无法“熄灭妄念” , 于是产生了这诸多前后矛盾的感悟 。 因为修习的来源驳杂 , 个人并未形成稳定的信念 , 又想要把这修习的阶段成果传递给读者 , 一会儿说得很是在理 , 一会儿简直让人莫名其妙 , 种种错置 , 唯有懂得 , 才能慈悲 。 因为她并非真理的代言人 , 而是一个愿意敞开过程的学习者 。 过程的漏洞百出 , 恰恰映照了她的真实 。
《一切境》的局限在于看不到个体修行的多样性可能
只罗列症状 , 不探求症结 , 这样的评述无疑隔靴搔痒 。写作二十一年 , 庆山看似一意孤行 , 其实她并未脱离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生活路径 。 庆山所呈现出的样态 , 不过是中国古典人道主义的人文环境熏陶下 , “退则独善其身”的又一个现代例证 。
李劼在《文学是人学新论》中 , 分析过中国古典人道主义的核心:一为儒家仁者爱人 , 一为庄禅自我完善 。 前者导向对人民疾苦的普遍同情 , 后者导致历代知识分子在人生的苦痛与无常中寻求灵魂宁静平衡 。 本文略谈后者 。 知识分子的老庄自我完善式的人生选择 , 带有浓厚的出世意味 。
- 山城|《街坊邻居》艺术展亮相重庆山城巷 再现原生态民居文化
- 摄影#《街坊邻居》艺术展亮相重庆山城巷
- 潘凯雄#文艺评论丨潘凯雄评庆山《一切境》:“一切境”究竟是什么“境”?
- 一切境#庆山散文集《一切境》出版
- 散文集!庆山(安妮宝贝)出新作了!散文集《一切境》敞开生命与他人共享
- 蔷薇岛屿$读书 | 像灵魂的一场交付,庆山新作《一切境》:敞开生命,与他人共享
- 写作|将情与思的涌动付以烛照,庆山新作率性记录《一切境》
- 读者|庆山推出全新散文集《一切境》:把生命敞开与他人共享
- |庆山出新作《一切镜》:曾名“安妮宝贝”的她,把生命敞开与人共享
- 安妮宝贝|洞见|三问自己,问到心慌(戳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