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 , 展卷也有讲究 , 中国山水画除了如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这样大幅的屏障外 , 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 , 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 , 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 。 鉴赏这样的长卷时 , 一边展开一边卷起 , 目之所及总是一段一尺左右长的画面 , 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 , 能细细品味每一棵树、每一块山石、每一处溪流 。 明代中晚期之后 , 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 , 被用来悬挂在壁上 。 鉴赏这些作品 , 对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都有要求 。 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 , 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
当然 , 除了单独欣赏 , 也可以邀请一两位高人雅士同观 。 明代周荃写信邀请周亮工赴约赏画 , 他在信中写道:“室不甚幽 , 然不燥不湿 , 颇可坐卧 。 室中所悬画 , 虽太旧 , 然是李营丘手迹 , 董文敏三过而三跋之 , 颇为识者所赏 。 酒不甚清 , 然是三年宿酝 , 多饮颇不使唇裂 。 主人虽老 , 然不惫 , 颇能尽夜奉客欢 。 ”如此邀约 , 不禁让人神往 。
古代的书画佳作不像现在这样大多被陈列在博物馆、美术馆中 , 那时 ,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有幸珍藏和把玩这些佳作 。 明末清初 ,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被吴问卿所藏 , 邹之麟在题跋时羡慕地写道:“问卿何缘 , 乃与之周旋数十载 , 置之枕籍 , 以卧以起;陈之座右 , 以食以饮 。 倦为之爽 , 闷为之欢 , 醉为之醒 。 ”吴问卿弥留之际想用此画陪葬 , 令家人将画烧掉 , 所幸被其侄子从火中救出 。 一卷《富春山居图》遭此一劫 , 裂为两段 , 至今一藏浙江省博物馆 , 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现如今 , 我们所处的时代能轻易地见到一些中国山水画的佳作 , 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中均能见到一些古代经典画作的身影 , 高清印刷的画册下真迹一等 , 网上的高清图片也纤毫毕现 , 这一点古人远不能与我们相比 。
本文图片
明沈周《京江送别图》 资料图片
二
有人要问 , 即使我满足了以上这些外部的条件 , 但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 , 依然难以取得卧游的效果 , 怎么办呢?
中国山水画有一些主要的题材 , 通过这些题材传达出大致相同的含义 。 同类题材的作品 , 画家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在画面的营造上也是类似的 , 通过类似的象征物传达一定的意境 。 了解了这些题材 , 观者与画家之间就能完成最基本的精神层面的沟通 。 这类常见的题材有隐逸、送别、祝寿、雅集、待渡、行旅等 。 我们选其中的隐逸和送别两个题材来举例说明 。
隐逸是中国山水画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成为历代文人向往隐居生活的一个意象 , “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的生活状态是许多人所向往的 。 千百年来 , 不知有多少人产生过归隐的心思 , 不幸身遭乱世 , 难免不起隐居之情;为烦琐的俗务所累 , 禁不住会在心中低吟《归去来兮辞》;不被世人所理解 , 也会时而在心中泛起“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冲动 , 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致君尧舜上”却无门路 , 便想通过一隐成名 , 走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种种原因 , 让隐逸成了诗文书画中常常被表现的主题 。 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便是此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 。 王蒙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外孙 , 一生或隐或仕 。 在这幅画中 , 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 , 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 , 是理想的彼岸 。 与此同时 , 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 , 是现实的此岸 。 鉴赏这幅作品 , 观者被画家设定为站在此岸之人 , 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 , 逐渐越过密林深处 , 透过绵延的山脉 , 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 。 这样欣赏一次 , 便是一次卧游 , 既是观者与画家之间的一次交流 , 也是鉴赏者与自己的一次心灵对话 。 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判断 , 此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 , 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 , 但王蒙却通过自己的画笔 , 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 。
- 国画|如何画好国画中的瀑布
- |70余幅珍贵浮世绘作品首次在中国亮相
- 滑雪|“敬业福”其实具体指什么福?职场中的福利待遇最优配置是什么?
- 中国|东西问 | 哥舒玺思:荷兰语《红楼梦》翻译为何历时13年?
- 危难|中国吉林网特别“战疫”海报④拼尽全力守护你
- |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在职场中的地位,实际上我们什么都不是
- 穿衣搭配|500万人涌向体制内,上亿人灵活就业:中国年轻人就业两极分化
- 应届生|中国工商银行公开招聘8000余人,六险一金待遇佳,应届生不容错过
- |钱币赏析:《常平五铢》北朝钱币之一 中国古泉的华美乐章
- 符号里的中国|《符号里的中国》—读书笔记导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