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四 )


早在唐代 , 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 , 中得心源”的理念 。 千百年来 , 中国的画家 , 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边在从自然界学得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 , 一边通过自己的心裁 , 让画面传达出更加深远的意境 。 北宋画家郭熙提出 , 山水画要营造出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世界 , 使观赏者可以想象自己在画面所描绘的世界中行走、远望、游览、居住 。 郭熙认为 , 能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画作均为妙品 , 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 , 原因是即使在现实世界中占地数百里的山川 , 可游可居之处也难以占到十分之四 , 显得更加难得 。 郭熙的要求既是对画家而言 , 也是对观者而言 , “画者当以此意造 , 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 。 因此 , 与西方风景画不同 , 中国山水画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写照 , 而是营造了一个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世界 , 从而让人完成一次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 。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8日 13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