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痛心!《龙:一种未明的动物》作者马小星先生去世,再见文坛大师

我作为《龙:一种未明的动物》的读者 , 已逾十六年 。 每年读书 , 必有此卷 。
在2005年夏夜 , 当我偶然在百度“未确认生物吧”看到这部书旧版的扫描件时 , 其欣喜、震撼、叹服、遗憾如决堤之水 , 冲开了曾经萦绕于脑间的疑窦——夭矫于云水之间的中国龙 , 是否真的存在?
而更令我好奇的是 , 原来真有这样的有心人 , 向着这个可能被群嘲的话题 , 勇敢发起了历史一问 。 他是谁?他究竟掌握了哪些依据 , 可以完成这样一篇看似无从着手的“奇怪作文”?
向这注定艰难无果的结局 , 吹响第一声寻龙号角的勇士 , 正是马小星先生 。
母亲|痛心!《龙:一种未明的动物》作者马小星先生去世,再见文坛大师
文章图片

在21世纪开篇的互联网记忆中 , 几乎看不到关于马先生的任何可信资料 , 与这部1994年艰难出版的旧作一起 , 归于沉寂 。
伴随《龙:一种未明的动物》日益进入有识者的视野 , 关于马先生的信息开始出现 。有人说他是一位经历动荡岁月的耄耋学者 , 有人说他是一位深居简出 的世外高人 , 也有人牵强附会说他是极富传奇色彩的“特工之后” , 更有人恶毒编造他是弄虚作假的“骗钱民科”……
马先生一生求实 , 拿谎言为他送行 , 愧对作为读者与朋友的良心 。
2017年 , 我撰写的介绍《龙:一种未明的动物》的书评《丽哉神龙 象物为何:关于中国龙形象原型的猜测与争议》 , 被活跃在贴吧和知乎的UMA爱好者传播 , 也由此与上海社科院出版社袁编辑取得了联系 , 协助内校《龙:一种未明的动物》新版 。 经她帮助 , 我于2018年开始与马先生建立联系 。
2017年12月 , 我撰写的关于《龙:一种未明的动物》的书评得到了UMA爱好者的关注和传播 。
【母亲|痛心!《龙:一种未明的动物》作者马小星先生去世,再见文坛大师】 在此后三年的时间里 , 我与马先生保持着长久的书信联系 , 大家围绕新版点检、旧闻辩真、创作追忆、线索分析 , 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讨论;也在彼此不断交换思想的过程中 , 分享了各自不同人生阶段的求索与体悟 。
我们江湖相逢 , 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 通过书信这种朴素形式 , 建立起了牢固的友谊 。
在与马先生的交流中 , 我大致读到了他平凡坎坷却极具韧性的人生 。
马先生出生于1955年10月10日 , 一生都在上海生活 。 他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 , 父亲是离休干部 , 母亲养育了他和两个妹妹 。但命运没有给他太多笑容——
1956 年夏天 , 因为突发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 他死里逃生却落下终身残疾 , 二十余年为了病腿做了近二十次手术 , 身心俱创 。
1994 年《龙:一种未明的动物》初版时 , 短暂的喜悦后却迭遭打击 , 其父亲因 肝癌晚期于次年春猝然离世 , 两位妹妹也因各自家庭及人生变故与哥哥的生活渐行渐远 。
在余岁里 , 马先生一直独力照顾着高龄母亲 。他在信中说到生活近况 , 不免会提起为母亲取药的艰难 , 对于行动不便的他而言 , 我理解其中痛苦 。
马先生生前一直供职于《上海滩》杂志社 , 退休后仍帮助杂志社理校稿件 , 这既是为了贴补家用 , 也是延续那早已习惯的生活 。
在那些匆匆流逝的黯淡时光里 , 只有在藉由书海和文字点亮的苍穹之上 , 他才是那个自由翱翔的寻龙少年 。
母亲|痛心!《龙:一种未明的动物》作者马小星先生去世,再见文坛大师
文章图片

1998年5月 , 马小星先生(右)与原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吴云溥先生在上海市崇明东平森林公园合影 。